強積金成立逾廿載 表現醜態難遮蔽|聶振邦
上回與大家談到盈富基金(2800),顧名思義是基金的一種,基金就是集合大眾的資金,用來買入多項金融資產,再以單位方式按比例發放給該基金的投資者。而前文開首提到的「強積金」,在職人士都要進行供款,買入強積金供應商提供的基金選項,因此不論你是否熱衷參與投資,只要你是港人並在港工作,都要接觸基金。受到2019年底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環球經濟的衝擊,加上2021下半年內地積極推進的行業規範整頓,以及今年2月至今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可想而知我們的強積強表現如何。
今年首季人均蝕逾萬六
積金評級(Mpfratings)公佈2022年3月份強積金表現調查報告,估算3月份強積金蒸發約150億元,導致首季度錄得約762億元虧損,為兩年以來最差季度表現,預期460萬名強積金成員3月份每人平均損失約超過3,200元,首季人均則蝕16,600元。積金局就以上調查報告發表回應,指計劃成員毋須過份擔心短期波動,切忌捕捉市況;又表示在過去21年,投資市場經歷不同的周期,強積金制度一直發揮其作用,為計劃成員的退休儲蓄增值。強積金乃長達三、四十年的長線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
現時基金表現值得在意
類似的意見可參考2020年6月初公佈當年5月份強積金表現調查報告後,積金局機構事務總監及執行董事鄭恩賜表示:「過去十九年零一個月(2000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有十三年(回報)上升,六年(回報)下降,整體來說(回報)都是上升的。我都是呼籲大家看長線,不要太過被短期的波動影響。」筆者當時看法是對於鄭恩賜的言論,雖適用於普遍強積金供款者,但對於2020年休退者來說,則是茲事體大,豈可不在意同年的強積金投資表現呢?另可留意於2020年5月底恒指報22961點,事隔近兩年後的2022年3月底報21996點,再低近950點。
強積金近十年表現反思
今年首季強積金表現欠佳,或許有人會歸咎於中港股市走勢差所致,如此論調不無道理。但誠如積金局所言,強積金表現看長線的,那麼不妨回顧近十年表現,按著積金評級指數─股票基金(香港及中國),近十年的年均回報為3.39%,而按著積金評級指數─所有基金表現指數為3.94%,兩者相距不大,倘若指向香港及中國股票基金表現差,強積金總體表現同樣是差。而擁有十年表現記錄的有25項指數,中位數是4.45%,表現如何大家應心中有數。前文已跟大家表示,我們每年承擔的通脹率實際應是7%至8%;不過若大家能忍受商品質量漸漸下降的現象,也可將通脹率視為5%。
上述25項指數,年均回報率高於5%的有12項;高於7%的有5項;高於8%的有3項,可見就抗通脹而言,果效絕不理想。另更值得反思,為何積金局一直強調強積金看長線表現,強積金乃長達三、四十年的長線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然而,在積金局的網頁為何最多只能看到近十年的基金表現,而不是近廿年的表現呢?自2000年12月1日強積金實施至今,難道不是已超過21年嗎?其實早於2021年初筆者曾發表強積金不足之處的文章,隨即收到積金局公關人員致電溝通,當時筆者已向對方表示,強積金普遍是月供方進式進行,為何公眾在積金局網站無法看到月供的基金表現呢?對方表示會向積金局反映,事隔一年多,公眾依然不能看到這具代表性的基金表現實況,試問政府真的有多關注普羅大眾「打工仔」的需要呢?
【財經專欄】聶振邦(聶Sir).新股聶人|華盛證券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