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貨船當廢鐵拆掉 破最「年輕」紀錄 航運業為何衰敗至此?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航運業未走出谷底,7歲貨船當廢鐵拆掉。﹙路透社﹚

最近,有一艘僅7歲的集裝箱貨船,被當作廢鐵賣掉,售價不及當年造價十份之一。

2010年4.68億製造 今年4290萬賣掉

2010年1月,江蘇有一艘名為「Hammonia Grenada」的新集裝箱貨船下水,當時造價是6,000萬美元(約4.68億港元)。這艘船縱橫四海7年之後,今年初被當作廢鐵賣掉,價格只有550萬美元(約4,290萬港元),更破了最年輕集裝櫃貨船拆解處理紀錄。

去年集裝箱貨船當廢鐵 數量破紀錄

去年,有大量集裝箱貨船被當作廢鐵廢掉,數量創下歷史紀錄,背後原因很簡單,船太多,貨太少,供過於求。

去年8月,韓國最大海運集團韓進,因債務問題而破產,為航運業敲響喪鐘。

《BBC》拆解了航運業為何出現這麼大的危機。

金融危機後融資成本低 全行大量造船

航運業可謂自取滅亡。時間倒回2010年,當時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各國大力放水救經濟,推低借貸利率。航運業見融資成本低,大批訂購集裝箱貨船。

Drewry海運諮詢公司主任Rahul Kapoor就這樣解釋:「當時業內的普遍想法,是如果難以盈利,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成本,而降成本的最好方法是擴充規模,購買更大、更慳油的船隻。」

誤判經濟轉變 完全忽視結構性問題

更大的問題是,他們誤判了經濟需求。「在2008年之前,全球經濟長期維持穩定增長,航運業內沒有人預料到,需求會這樣急速下降。開始時,他們以為只是一時間市場波動,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人們完全忽視了這個結構性問題。」

2010年大規模訂船之後,行業幾年都沒有研判出真正的問題,更在2013至2014年再次大規模訂造貨船,結果船隻供應過剩。

巴拿馬擴建可容巨輪 航企齊沽舊船

另一個推動業界買新船的原因,是巴拿馬運河擴建。經過接近9年動工,巴拿馬運河升級工程於去年6月完工,可以通過巨型的新巴拿馬型貨輪。這種貨輪甲板足足3個足球場般大,可以運載1.3萬個集裝箱,是傳統巴拿馬型貨船的兩倍多。

於是,經營亞洲至美國東岸航線的航運公司,購買這種新的巨輪,而賣掉手中舊的巴拿馬型貨船。正如這艘年僅7歲的Hammonia Grenada,市場出現大量待沽的同類型的船,令價值大跌,租用費比1年前低了不止一半。

運力較金融危機前飆50% 全球貿易僅增15%

行業一輪盲目擴充之後,根據研究公司Clarksons的數據,全球商用航運業總運力,比金融危機之前飆升了50%。但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全球貿易從2007年至2015年,僅上升了15%。

外行人都看得出,這個行業完全供過於求,這也是大量集裝箱貨船被當作廢鐵拆解賣掉的原因。

雖然Drewry認為今年航運業會見底回暖,全球運價連跌4年之後,今年終於會反彈12%,但航運業的興旺時期可能一去不復返。

知識經濟時代服務業稱霸 貿易盛況一去不返

Rahul Kapoor去年的一份報告,或者可以看得出原因。他的兒子去年買了Pokemon Go遊戲,開心到不得了,這樣他想起15年前買東西,根本沒有虛擬產品,多數都是經集裝箱貨船運來的實體產品。

但現在情況已不同了,「現在的全球經濟擴張是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由服務業驅動,因此國際貨物貿易增長幾乎陷入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