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建可持續發展工業園區 溢達楊敏賢:可兼顧環境及員工福祉

撰文:溫多娜
出版:更新:

紡織業對環境造成污染常遭到詬病,作為全球最大棉質恤衫供應商之一的溢達集團,近年透過研發無水染技術改變行業供應鏈,並投資20億元在桂林興建綠色工業園區,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溢達集團副董事長楊敏賢認為:「工業發展可以與環境和諧共處,不必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照顧員工利益。」

十如是溢達集團的生產基地之一,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桂林,佔地超過50萬平方米,以大片綠地、湖泊及園林建築融入自然環境,有自動化紗廠和成衣工廠,同時設有天然染料植物園及生態旅遊區。溢達中國董事長曾崧表示,該園區展示了集團在可持續發展和科技創新方面的努力,將傳統紡織企業轉型為知識型創新企業,並推動整個行業邁向可持續發展。

無水染技術兼顧環保及生產效率

曾崧表示,中國內地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已相對領先,在推廣環保品牌上仍面對許多挑戰,例如客戶是否為可持續發展理念買單。「消費者願意為有機食品多花五塊錢,但對於一件環境無害的衣服,卻未必願意付出同樣溢價。」他表示,開發的無水染技術,可以兼顧環保及生產效率,在價格上與傳統染色技術相匹敵,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環保產品。

根集團介紹,溢達早於20年前便開發無水染技術,相比傳統方法減少了96%的用水量,可商業應用在棉和其他天然纖維,也降低85%的鹼用量,實現零用鹽,提高整體效率。該技術應用於溢達的自家品牌業務「派」(PYE)及「十如仕」(DETERMINANT),曾崧指,品牌以男裝基本款恤衫為主打,希望費者不必購買過多的衣物,只需一件就能滿足需求,支持可持續的消費模式。

集團去年研發費用佔營收4%

溢達積極投入科技研發,根據溢達集團可持續發展報告,集團去年研發費用佔營收4%,已擁有1,811個專利項目。楊敏賢表示:「疫情前公司主要專注於自用科技,疫情後開始將新技術商業化,從而開拓新的產業領域,為集團帶來了穩健發展的基礎。」現時部分國內外企業已採用溢達的污水染色技術,又協助他們擴展染色產能,輔以自動化技術提高工廠生產力。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曾崧指出,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的必要選擇,更多品牌將減排視為企業目標。為應對這一需求,溢達持續優化供應鏈,與供應商保持緊密合作,提供污水排放技術支援,並推動棉農採用滴灌種植技術,共同實現減排目標。

關注員工福祉 改善工作環境

在員工福祉方面,楊敏賢指出,中國製造業仍存在許多傳統做法,對員工保障相對不足。例如,過去工廠要求員工離開前檢查隨身物品,但這類做法現已逐步取消。積極推行多項員工福祉計劃,包括「Dining 2.0」理念,在生產區域員工餐廳提供營養膳食,並為一線員工及部分主管提供教育與學習機會,協助他們提升技能與收入,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

楊表示,即使在傳統行業,員工膳食也能向可持續發展方向推進,「在經歷了疫情的挑戰後,人們對自身和社會福祉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未來。在十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僅體現在我們的討論中,更深入到日常實踐。」

十如研究院今年10月舉辦十如對話,以 邁向可持續福祉為主題,匯聚政府、商界、教育及文化界代表,以不同視角剖析可持續福祉的多重意義,一眾講者透過豐富的主題研討會和交流活動,圍繞供應鏈、自然與文化、社會與經濟創新,以及教育四大主題,探索創新的方法來共同推動可持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