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派京東周四除淨 拆解股王「聯營」寶藏 專家︰純派股唔理想
騰訊(0700)去年12月23日破天荒宣派中期息,更令市場震撼的是,由預期派現金,變成實物分派京東集團(9618)股份。騰訊派息將於周四(20日)除淨,若投資者希望從騰訊獲派歷來第一次中期息,便須於除淨日前持貨。
近日科網股有一輪反攻,京東已較低位累彈逾兩成,散戶是否應該趁機買入騰訊,「坐定定」收京東股份?專家認為,投資者無須因為騰訊大派中期息而買入股份,反認為騰訊「曲線」減持京東反映了公司對監管收緊的憂慮,更認為是次把京東權益分派予股東後,並無現金回籠再作新的投資並不理想。
騰訊下周四除淨,儘管並非分派現金股息,但亦需要除權,將股息從股價中扣除。然則扣除多少?若果以京東上周五﹙14日﹚收市價287元計算,因每21股騰訊可獲派1股京東,故以京東股價除以21股,即是13.67元,除淨當日騰訊開市價便需要減去13.67元。須注意,實際金額按當日除淨日前價格計算。
值得一提,由於散戶要到3月25日才收到京東集團股票,屆時市價又會不同,加上碎股因素,一手騰訊僅分4.76股京東,實際價值又會不同。
聯營公司「潛藏價值」逾8500億
是次騰訊把京東股份作中期息分派,與其「分手」,外界認為不單可以順應中央的監管要求,更能把過去隱含的投資價值反映。派息散戶開心,但對騰訊的影響如何?
根據騰訊第三季度業績,截至去年9月底止,涉及上市企業的聯營公司投資約2,434.7億元人民幣,而附註寫明,這些公司的公允價值則為9,474億元人民幣,兩者相差逾7,000億元﹙約8,587億港元﹚,未有反映在騰訊資產淨值的價值。
以京東為例,本應騰訊持有京東約17%股權,一般而言是計入騰訊的金融資產,但由於騰訊執行董事兼總裁劉熾平,原本出任京東集團的董事,故此京東便被視作騰訊的聯營公司,並一直以來以權益法入帳。執業資深會計師林智遠稱,權益法入帳意味騰訊只須把所佔京東的資產淨額,以及收購時出現的商譽,計入資產負債表,而反映股價變動的公允價值變動則無需入帳。換言之,權益法入帳並沒有反映京東集團上市後的股權升值情況。
事實上,隨著京東集團在2014年及2020年,分別以每股美國預託證券19美元在美國上市,及以226元在香港上市,期間其股價的升幅,卻沒有反映在騰訊每年的財務報表之中。
實物分派 對實質利潤無貢獻
今次騰訊將持有京東集團的A類普通股之中86.4%或4.57億股作分派,無疑減持京東集團的權益,但實際上是把過去無法在年報反映的歷史價值,轉換成市場價值。
騰訊是次分派約4.57億股或佔京東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的14.7%。根據京東截至去年9月底的資產淨值2,479億元人民幣計算,騰訊所分派的京東股份之資產淨值約364億元人民幣,折合相當於445億港元。然而,騰訊分派的京東股份市值,倘以14日收市價287元計算,相當於1,310億元。
具體而言,是次實物分派,正把騰訊持有的京東股權的隱含價值反映出來。粗略計算,以該批股份市值,減去所佔的資產淨值,當中相差的800多億元,便是騰訊持股京東的隱含價值,該部分預計將於2022年首季業績的綜合全面收益表之中反映出來。
此外,由於在騰訊宣布分派中期息的同時,劉熾平亦辭去京東董事一職,變相在會計準則上騰訊不再擁有對京東的重大影響力,京東集團無須被視為騰訊的聯營公司。林智遠解釋指,騰訊持有京東的剩餘約2.3%股權,將列入金融資產,日後續於公允價值收益上反映。
騰訊「瘦身」行動 更反映憂慮監管挑戰
值得一提,騰訊有份投資的聯營公司豈止京東,根據資料顯示,聯營公司包括美團(3690)、快手(1024)、貝殼(美:BEKE)、拼多多(美:PDD)、蔚來(美:NIO)等。倘騰訊日後持續透過分派聯營公司的實物股票「瘦身減磅」,對騰訊孰好孰壞?
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認為,從股東角度上,公司將成功的投資向股東分派值得支持。不過,相比直接配售京東股份回籠資金,對騰訊而言,把京東的投資隱含價值反映出來,僅為財務報表帶來一次性非現金收入,實際上並沒有額外資金流入公司。「本身無需要派中期息,只是將京東股權掉走,但沒有現金流向集團再投資。 」
陳政深認為,本身京東對騰訊的聯營盈利貢獻有限,日後在損益表中只是減少所佔京東權益佔比的盈虧;更重要的是,騰訊的「瘦身」行動,或多或少反映了矮化自己的角色,把涉獵的範圍縮細,反映未來仍然受到中央監管制肘。儘管分派行動在財務報表上、估值模型上的影響或屬中性,但陳政深重申,行動背後反映集團對監管環境、反壟斷的恐懼,憂慮法規威脅而作出應對。
或許有投資者欲在除淨前買入騰訊,待收歷來首次派發的中期息。陳政深建議,投資者不應因為騰訊分派京東股權而在除淨日前買入。一來騰訊除淨後股價將會調整,而股東獲分派的京東亦牽涉碎股在內,未必能夠以市價出售套現,對股東而言並不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