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IPO今年失色 明年冀藉中概股發圍 惟看內地監管取態|聶振邦

港IPO今年失色 明年冀藉中概股發圍 惟看內地監管取態|聶振邦
撰文:聶SIR
出版:更新:

自9月第三週以來 (9月20至24日),至今歷時共12週,除了前週 (11月29日至12月3日) 大市日均成交額約1,643億元,其餘11週都低於1,360億元。

面對過去近三個月按週計逾九成日子日均成交額低於1,500億元的合理水平,並且實數是較合理水平低一成或以上,充份反映已經歷較長一段日子港股交投淡靜。畢竟於6月至11月半年之間有五個月錄得跌市,令無數投資者對港股表現心灰意冷絕對可以理解,欠佳的投資氣氛亦令新股市場受累。

香港新股集資額跌出全球三甲

上周四 (12月9日) 全球公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發佈「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2021年回顧及2022年展望」報告,按著截至2021年12月5日的數據推算,今年香港IPO募集資金約393億美元,較2020年約512億美元預算銳減超過23%,世界排名要由去年的第三降至今年的第四。

去年香港共144隻新股集資上市,畢馬威預期今年為110隻,而截至2021年12月10日實際僅88隻已上市,截至12月17日則預算會有6隻新股上市,即合共94隻,較上述的110隻仍欠16隻。

今年上市新股或少於一百隻

現時新股大概招股截止後一週會上市,意味12月24日或之前不足16隻新股進行招股,最終新股上市數目會較畢馬威預測的為少。留意現時只有6隻股份已通過上市聆訊,但中國中免已表示不會在今年於港交所上市,可見最終能否達到100隻新股上市也有變數,更遑論是110隻。

至於9月至今已上市的19隻新股,以12月10日收市價計算,只有海倫司 (9869)、微創機器人─B (2252) 和三葉草生物─B (2197) 高於上市價,不過海倫司和三葉草生物僅高5.46%和3.89%而已。

中概股來港上市步伐變數多

再撇除固生堂 (2273) 平收在上市價,代表期內19隻新股有15隻已「破發」,比例高近八成,自然令普羅投資者無意認購新股,招股銷情欠佳導致潛在新股大多數無意在2021下半年安排上市。

雖然上週發文時已表示12月初美國證監會 (SEC) 宣佈一項新法案,倘若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不願意提供審計底稿予美國證監會,意味著將有大量中概股會被退市,可望加快中概股來港上市的步伐;但也要留心港股走勢疲弱或會「拖後腿」。截至今年12月10日只有8隻中概股來港上市,佔已上市的88隻新股卻不足一成。

不過無可否認若大量中概股來港上市可望一洗今年香港IPO的頹風,畢馬威的報告指出截至今年12月5日共7隻中概股在今年已上市,集資額佔總體香港IPO的27%。只是7隻股份經已帶來如此果效,而潛在可在港上市的中概股卻超過200隻,由此推斷明年香港IPO不但很大機會重返全球三甲,甚至有望問鼎首位。

當然,關鍵在於內地監管機構的取態,惟有內地行業整頓的陰霾消散,港股投資氣氛才可望回暖,有利香港新股市場發展。傳統12月至2月是新股集資旺季,然而我們已失卻了12月,故此明年首兩個月成焦點,新股市場能否再迎來榮景需要拭目以待。

【財經專欄】聶振邦(聶Sir).新股聶人|華盛證券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