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問責法推動中概股回流 揭開中美金融脫勾序幕|伽羅華
隨着美國證監會(SEC)確認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正式揭開中美金融脫勾的序幕,未來兩年大約200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將告別全球最重要的市場。除非這些中概股獲特批豁免遵守《數據安全法》的一些限制,否則回流中港應無懸念,而且相信會有一段長時間難再有新的中概股赴美上市。
自從今年6月底滴滴出行低調地赴美上市後,SEC迄今已沒再批出一家中概股在美上市的申請,也可以說幾乎所有中概股都叫停赴美上市程序,由7月至今,各界似乎都等待中美監管機構就訊息披露要求的最終磋商結果,好不幸雙方談判破局,在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公布新規的同一日,滴滴出行亦宣布退市決定,相信是見乃談判無轉圜機會,滴滴出行希望取得《數據安全法》若干豁免已不能如願。
中美監管機構未能達成共識,不但對滴滴以至所有中概股都是雙輸,而且對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的途徑、華爾街大行的飯碗及中概股投資者的身家都會受到重創。
港股市值僅美股9分1 難承受萬億市值中概股
美國市場是全球基金投資組合不能或缺的板塊,截至今年9月底止美股總市值48.6萬億美元,是全球市值最大的股票市場,與港股最新市值的42.9萬億港元(5.5萬億美元)比較,相當於美股的9分1,等同大毛見小毛,若在內地股市掛牌,情況較香港更差,中概股回流A股等同失去外匯融資的功能,連發行美元等外匯計價的債券亦有困難。
現時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市值已經跌至略高於1萬億美元,較去年初高峰2.5萬億美元累跌六成,即使是1萬億美元市值的中概股有一半回流港股,表面上可以盤活香港的新股市場,但要注意的是,這些中概股回歸港股上市,除了要獲舊有監管機構如中證監、外匯局等審批外,更新加了國家互聯網辦公室(網信辦)按《數據安全法》作出審批的攔路虎,像滴滴出行這類會處理所謂敏感數據的科網平台,赴港上市之路絕非坦途。換言之,中概股回流對本港新股市場有多少好處,暫時很難說得準。
數據法內容欠清晰 企業矯枉過正索性躺平
無論是發行人或是監管機構,相信沒人能說自己熟悉《數據安全法》的操作程序,最近不少評論都點出該法規對核心數據、重要數據及一般數據的分類過於粗疏,發行人很難自行分類,結果全部都一刀切將一般數據列為重要數據,重要數據列作最高階的核心數據,導致收集數據時戰戰兢兢,不敢妄自進行分析、使用及與外界分享,擔心會被套上顛覆國家安全的惡名,結果收集了大數據亦不敢貿然拓展新業務,最近數月印象中未有新股能赴港上市,傳聞今年9月上市的微醫亦只聞樓梯響,相信與公司未能解釋清楚如何處理數據有莫大關係。
今年11月起,全球航運數據商VesselsValue發現,在中國海域行駛的船舶所發出的自動識別系統(AIS)訊號突然消失近九成,這類訊號能讓航運數據商追蹤全球船舶,以協調全球生產鏈的運輸作業安排,有航運業形容,船隻進入中國海域便如同走進黑洞,不但外界不知船運作業情況,而且中國政府就算得到數據,它的目的不是維持船舶行駛安全,而是避免數據外流,完全對便利經濟毫無好處,這是《數據安全法》缺乏清晰指引導致的後遺症。可以預計,當發行人不會隨便向審計機構披露財務數據的底稿時,幾乎無方法可以核實數據造假的情況,發生瑞幸咖啡等商業欺詐個案便難以避免,這類財務欠缺透明的公司很難吸引歐美等機構投資者。
VIE法律風險如鬼魅纏身 行業整頓造成經濟反噬
另一個困擾中概股多年的是VIE法律風險問題,最近傳出中國政府可能不再為VIE結構的公司背書,雖然這項消息遭到中證監否認,但中證監在VIE結構上有沒有話語權值得令人懷疑,由最早的教培行業遭到滅頂開始,當時中證監透過外電聲稱,類似行業整頓不會隨便波及其他行業,但事實是內地幾乎對大部分行業都作出運動式整頓,部分整頓力度甚至與教培行業不相上下,例如收緊內房融資便已致不少公司的死命,中國恒大可能便因債務纏身而正式倒下。令人關注的是,這些行業整頓背後欠缺清晰的政策解說,執行過程亦沒周詳部署,更由於過猶不及造成對經濟反噬的效應。
正因為VIE結構是為一些內地禁止外資參與的敏感產業到海外上市的途徑,例如互聯網、教育或金融行業,所以其結構本身就是有先天缺憾的上市實體。過去多年,中國政府對VIE結構的定性都是模棱兩可,搖擺不定,從中證監否認禁止VIE結構公司赴美上市,潛在詞可以是阻止VIE結構公司赴美上市的阻力並非來自中證監,除非有高於中證監的中國政府部委為VIE結構背書,否則VIE結構的投資價值便一直受到質疑,騰訊﹙0700﹚、阿里巴巴﹙9988﹚及美團﹙3690﹚等公司股價亦難有翻身之日,港股要見兩萬二點便不是痴人說夢。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