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家明﹕香港在大灣區發展 於市場化與國際化及法規化發揮作用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香港01》首辦「大灣區互聯共創研討會」,以「檢視香港自身優勢.協助大灣區完成產業鏈發展」為主題,集中探討香港企業應如何就金融、資訊自由、國際專才等優勢,與大灣區城市合作,滿足區內產業鏈需要。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在談及香港未來在灣區發展定位時,提醒不應只以推動大灣區發展作思考,並指出要著重考慮香港的優勢及地位。
他明言若僅是希望發展灣區,為何中央政府不考慮發展更多類近的地點?大灣區確實有其獨特的條件。他指出內地近年要透過進一步市場化,以達到更有效善用資源,並且與世界進一步接軌,明言以往閉關的方式實在太辛苦,同時希望了解到與外接軌的規矩。因此在市場化﹑國際化及法規化三方面,香港可以發揮其作用。
被問及在發展創新科技層面,香港如何發揮其角色時。他指出曾向科學園等機構的專家請教,又指出不少層面需要追上,於土地層面規劃上以往較缺乏。惟他指出在生物科技及人工智能等部份,業界已明白其價值及地位。他亦指出在研究層面,香港共有5間大學進入全球百大之列,當然每間大學的科研成果的頂尖處較獨特,如何善用是重點。
在科創層面香港可助內地與國際接軌
關家明亦強調在科創上,香港於市場化可以發揮其作用。若單論市場規模,香港本身較少,外資企業未必具太大興趣,內地市場則較大,惟對內地的智識產權等層面有疑慮,或先來港後再進入內地市場。因此香港可以在內地與國際聯繫上發揮作用。
他亦貿發局亦協助本港中小企拓展,如設立數碼學堂,協助中小企製作公司網頁,以及如何善用關鍵意見領袖(KOL)。
金融業為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最大的產業,關家明指出內地金融服務業較其他國家相比,仍有距離,因此香港金融業界在發展業務之餘,亦要考慮考助內地金融服務業未來可以能夠迎頭趕上,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