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商機大爆發 Moderna等創新藥企市值現「泡泡」|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上周四(12日)內地A股市場出現「核彈級」集資案,全球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擬非公開配股募資不超582億元人民幣,並瞓身投向鋰電池領域,但耐人尋味的是,周三收市後比亞迪﹙1211﹚突然澄清公司沒說過向Tesla供應刀片電池,這個傳聞早已於市場發酵足足一周,直至配股行動前一日才來澄清(並非否認),令人感覺是為寧德時代巨型配股集資而發出。

今年投資市場有三大主題,分別是鋰電、光伏及芯片,隨着中央揚言未來五年繼續打壓科網平台經濟,料騰訊﹙0700﹚、阿里巴巴﹙9988﹚及美團﹙3690﹚股價前景短期難以翻身下,「鋰光芯」遂成為中港投資者抱團取暖的人氣板塊,另一人氣板塊新冠疫苖股亦冋樣受到全球投資者青睞,成為游資充斥最擠擁的交易,相關估值已到達高峰,其至開始遭投行唱淡,直指疫苗股有沽空操作的空間。

新冠疫情反覆下,疫苗需求成為新常態,就造兩隻製藥股美國Moderna及德國小藥企BioNTech成為業內星級新晉,上周一兩企股價均創歷史新高,市值分別突破2,000億美元及1,100億美元,緊隨Johnson &Johnson、輝瑞、諾華及Merck等大藥廠之後,其實Moderna市值剛於上月15日突破千億美元,不足一月便勁升兩倍,而且一度超過Merck等老牌藥廠。

BioNTech上市不足兩年升逾33倍 晉身德藥企一哥

過去一年Moderna股價急升4.6倍,若以月初高位約500美元計更累升逾6倍,至於與輝瑞合作開發疫苗(中文名稱復必泰)的BioNTech,市值更躍升為德國最大藥企,較158年歷史的百年老店拜耳藥廠大一倍多。留意的是,BioNTech於2019年10月上市,首日市值僅為32億美元,其後市值與新冠疫情同比增長,迄今累升逾33倍。

藥企開發新藥,研發成本肯定是高投入,但只有一兩個巴仙的新藥最終殺出重圍,假設真的研發成功,並且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開綠燈批准上市,仍要看新藥針對的病毒是否持續經年生存、染病群體眾多,以及會否達到人們不得不延醫的境地,方能讓藥廠在專利期完結前攫取最大利潤,以往便曾因為有些新藥太成功杜絕病源,令患者人數大減,或是病毒突然消失無踪,最終拖累藥企血本無歸。

新冠疫苖商機直迫流感 今年銷售料破千億美元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現有疫苗對新冠變種病毒的保護作用雖有下降,但仍在保護範圍內,預計人類與新冠病毒將長期共存,疫苗需求有望持續,已經有人預測新冠疫苗的商機可與史上最賺錢的流感病毒,或是能夠治療陽痿如威而鋼等相提並論,單以輝瑞/BioNTech及Moderna兩家藥企陣營便鎖定今明兩年超過600億美元的新冠疫苗銷售額,今年全年銷售額更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

根據最近的醫學報告,接種疫苗的人於6至8個月後抗體水平下降,以及新冠病毒出現包括Delta等多個變種病毒株,令全球疫情停不下來,需要接種更多疫苗避免疫情爆發,Moderna更揚言今年冬季前必須打第三針新冠疫苗加強劑,並隨後需要定期接種,對此呼籲大部分國家均作出支持,希望盡快形成群體免疫效應。

本月初Moderna公布第二季度財報虧轉盈,在其mRNA新冠疫苗銷售劑量接近2億劑下,營收收入43.5億美元,按年增長超過60倍,淨利潤達27.80億美元。BioNtech第二季度亦錄營收53億歐元,按年增長126倍,遠超市場預期32億歐元,淨利潤近28億歐元,預計今年營收可達159億歐元,彭博估計BioNtech在新冠疫苗分享的收益,或帶動德國GDP有0.5百分點增長。

大行亦預測輝瑞/BioNTech在2023將錄得收入超過66億美元,而Moderna收入更超過76億美元,其後年度收入將穩定在50億美元或更高水平,兩家藥企新貴市值不約而同於上周初攀上頂峰。

美銀指生科界「Tesla」難撐二千億美元市值

當投資者沉醉高估值的製藥股,甚至有市場人士給與Moderna為生物科技界的Tesla之際,美銀及摩根大通突然在季度業績公布後發報告唱淡Moderna,導致兩股隨後兩日出現暴跌,美銀與其目標價僅115美元,評級「跑輸大市」,摩通則與目標價170美元,評級「中性」,兩者目標價均遠低於上周五收市價389.78美元。

美銀認為,Moderna合理價若要達到天價市值2,000億美元,即相當每股500美元,必須作出以下假設,一是從2022年至2038年間每年銷售10至15億劑新冠疫苗,二是整個疫苗研發管道的成功概率達100%,三是總銷售額達到300億美元,要滿足上述三項條件極具挑戰性,故該行直接了當指出,Moderna業務基本面不足以支撐2,000億美元市值。

新冠疫情持續確保有關板塊的下行空間有限,若投資者捕捉新冠疫苗商機,但又擔心追入市值過高的製藥股,另一個可考慮投資的是醫藥外包板塊CXO,CXO為CDMO(合同定制研發)、CRO(合同研發)及CMO(合同定制)等作業模式的統稱,本港上市龍頭藥企藥明生物﹙2269﹚便是國際CXO市場主要參與者之一。

有市調機構估計,全球CXO市場規模將從今年659 億美元增至2026年1,133億美元,期內複合年增長率11.5%。藥明生物希望通過多項全球收購,冀在國際市場追趕瑞士Lonza、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及南韓三星生物等巨頭,其中Lonza與三星生物均有為Moderna生產新冠苗,而藥明生物的愛爾蘭廠房則為英國AstraZeneca生產腺病毒載體針劑,迄今生產2億支新冠疫苗針劑,並計劃今年底前生產4億劑腺病毒載體針劑,並且有額外生產多1億劑mRNA新冠疫苗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