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美債息率上揚 或引發亞洲資本外流

撰文:蘇梓墨
出版:更新:

美東時間4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亞洲經濟前景預估。不過,儘管IMF對亞洲經濟前景的預期較六個月前更為樂觀,但他們警告稱,如果美國利率上升速度超過預期,可能會引發資本外流,從而擾亂市場。

IMF預計,亞洲經濟今年將增長7.6%,增速高於2020年10月份預計的6.9%。IMF還預計2022年亞洲經濟將增長5.4%。IMF指出,日本、澳洲和韓國等發達經濟體將因美國和中國的強勁需求而實現較快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門副主任Jonathan Ostry表示,雖然亞洲經濟正在從去年新冠疫情造成的低迷中復甦,但依賴於外需的國家和依賴於旅遊業的國家之間的發展前景存在差別。Jonathan Ostry在簡報中指出:「疫苗推廣過程中的阻礙、關於疫苗對變種病毒有效性的質疑,以及新冠病毒再次爆發的可能性,共同構成了關鍵的下行風險。」

Jonathan Ostry還表示,亞洲經濟前景必然伴隨着風險,這其中就包括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影響。他指出,儘管美國政府的鉅額財政支出將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產生積極影響,但美國利率上升已對亞洲新興市場產生影響。

他指出如果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速度快於市場預期,或令市場對美國未來貨幣政策路徑存在誤解,亞洲市場就會像2013年縮減恐慌時期一樣,通過金融渠道產生負面溢出效應和資本外流,危及宏觀金融穩定,從而構成挑戰。

各國已就資金外流有緩衝

不過他也指出,由於許多國家積累了充足的外匯儲備,採取了靈活的匯率制度,並加強了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監管,亞洲對資金突然外流的情況具備一定的緩衝。

「然而,政府、家庭和企業資產負債表槓桿率的上升,意味着當借貸成本上升時,將會帶來傷害。」他表示。

Jonathan Ostry表示,儘管全球需求和大宗商品價格反彈推高了生產者價格,但亞洲的通脹可能「相當可控」,又指出亞洲的復甦尚未完全站穩腳跟,預計這將抑制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