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被罰反壟斷利淡消除 下一波誰最高危?市場已回答!│財經評論
阿里巴巴(9988)反壟斷調查結果落地,自身利淡反而被市場消化,股價升6.5%,成為今日升幅最大藍籌。然而,如今卻輪到其他科企擔驚受怕,美團(3690)今大跌5%,失守300元,騰訊(700)跌1.1%,京東(9618)跌2.1%。
上周市場監管總局宣布,決定就阿里巴巴自去年底因「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處以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的罰款,即為182.28億元(人民幣,下同)罰單,創下中國反壟斷罰款記錄。
反壟斷為今年經濟任務之一 當中美團最高危
歷時近4個月的反壟斷調查,終於塵埃落定,作為首例被重罰的阿里,自然被市場拿着當案例作為樣本,同時市場亦去考查其他科企的壟斷情況。摩通點名指,阿里被重罰一事意味中國開始進入高監管的時代,其中,騰訊和美團最為高危。
瑞信指,中國將反壟斷作為今年8個主要經濟任務之一,即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未來將有更多科網公司被調查,不過,相信中國意向是推動更健康的市場環境,而非限制增長。
選股方面,該行認為騰訊盈利能見度最高,因其遊戲推出為催化劑,其次是阿里巴巴,因短期利淡因素消除,以及低預期之下有空間去超出預期,之後便是拼多多(美:PDD)、美團和京東。
美團具外賣支配地位 易踩紅線
美團在中國互聯網外賣佔據市場支配地位,猶如阿里的淘寶一樣,而去年美團加大用戶補貼比例,又曾將支付寶的入口收起,面臨反壟斷訴訟,受監管機構懲罰風險較高。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Trustdata的數據顯示,美團在中國外賣行業的市場份額,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63.4%,至2020年第二季度上升至68.2%。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麼、餓了麼星選及其他平台市場份額共計31.8%,可見美團擁有海量的交易、物流、支付等數據,具有控制市場能力,且具明顯優勢。
去年美團大灑補貼,以搶奪因疫情後外賣興起的市場份額。據去年業績,公司銷售成本由去年第三季度的246億元增長15.8%至第四季度的285億元,而佔收入百分比則由69.4%增加5.7個百分點至75.1%。該金額增加乃主要由於公司不斷加大對新業務的投資,以及訂單量和對外賣騎手的季節性補貼增加令餐飲外賣騎手成本增加。同時,銷售及營銷開支由去年第三季度的58億元增至第四季度的77億元,佔收入百分比由16.5%按季上升3.7個百分點至20.2%。增加主要來自各業務分部的季節性營銷活動令交易用戶激勵增加。
此外,美團曾經也因隱藏支付寶支付的入口遭反壟斷訴訟。去年7月,有部分用戶在使用美團App下單時,發現美團支付成為優先選項,原本在支付選項的支付寶支付或被折疊,或者直接消失,微信支付和Apple pay則在美團支付下方,依然可以使用。而當時美團的創始人王興曾回應說:「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數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比支付寶低。」
由此可見,美團擁市場支配地位後,仍加大補貼投放,容易以更優惠價格排除、限制了相關市場經營者之間的公平競爭,或是取消平台內經營者在美團平台上的其他重大權益,令公司甚易站進紅線。故此,美團今日跌幅較深的原因之一。
騰訊風險相對較少
相反,騰訊風險則不如美團大。騰訊與阿里兩家獨大,騰訊佔據市場的主要是即時通訊軟件「微信」(WeChat)和支付系統「微信支付」(WeChat Pay)。去年,微信每月活躍賬戶數量達12.25億名,按年增長5.2%,可謂是市場支配地位,但就控制價格或「二選一」卻甚有難度,始終用戶不用微信,也可使用其他通訊軟件。
微信支付方面,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2020年移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使用移動支付的頻率逐漸增長,按年提升4.4個百分點,其中,分別有92.7%、91%和74.9%的用戶使用了微信支付、支付寶和銀聯雲閃付。只要騰訊平台不排除其他支付系統,實在沒太大機會涉及至濫用市場地位的地步。
然而,3月中,《彭博》引述消息報道,阿里巴巴因應內地反壟斷監管部門要求而作出讓步,計劃在騰訊旗下微信平台提供「淘寶特價版」小程序,該小程序或可使用微信支付。不過,騰訊將須批准「淘寶特價版」小程序於微信平台應用,阿里巴巴的有關計劃才能落實。
目前,阿里巴巴旗下平台不能使用微信支付。不過,面對反壟斷法,看來騰訊、阿里兩者也要合作,有助打破平台經濟壟斷局面。更何況,騰訊主營業務是手機遊戲,與平台經濟處不同賽道,受反壟斷風險亦會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