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賣碼頭|據報下周不會簽訂任何協議 ADR挫半成

長和(0001)早前宣布向美資基金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包括巴拿馬碼頭業務等海外碼頭業務。交易原訂於下周三(2日)前簽訂協議,但據本地傳媒引述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指出,下周不會簽訂任何協議。
受到消息影響,長和在美國掛牌的預託證券(ADR)挫半成。
報道又指出追問原因時,消息人士表示﹕「大家明啦!」
《南早》﹕4月2日非「真正的最後期限」
至於《南華早報》亦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道,長和下周不會簽署任何協議。據理解4月2日並不是「真正的最後期限」,而只是協議最早可以簽署的日期。據理解這種情況並不意味著交易已被取消,由於交易的複雜性,重要細節仍有待確定。
就有關報道,《香港01》已向長和查詢,尚未接獲回覆。
月初與貝萊德簽原則性協議
長和於月初時宣布,與貝萊德牽頭財團簽訂原則性協議,將巴拿馬運河兩端碼頭業務,以及和記港口80%權益出售,涉及142億美元,另從和記港口收回50億美元貸款。當時有英國傳媒報道,長和系創辦人﹑資深顧問李嘉誠親自出山,參與交易談判。
不過公司早前公布業績時,於業績公告未有進一步談及出售巴拿馬碼頭等中港以外碼頭業務事宜。
早前《彭博》報道,長和力爭於下周三與買方簽定協議。
料港口業務2025年業績有望改善
在業績公告內,主席李澤鉅指出展望2025年,由於航運公司轉至新聯盟及持續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全球貿易,預計年初出現之供應鏈中斷情況可能帶來阻力。然而,亞洲及中東地區預期繼續溫和自然增長,加上現有碼頭設施擴建及策略夥伴關係加強,此部門於來年之營運業績有望改進。
在業績公告內,港口往往被政府視為關鍵國家資產並在許多國家受到政府控制與規管。在政局較不穩定國家,政權更替或政治氣氛轉變,可能影響外資國際港口營運商(包括集團之港口業務)所獲授之港口特許經營權。
公司又指出年內港口及相關服務收入為452.82億元,按年增加11%,主要由吞吐量上升6%及所有分部增長帶動,其中倉儲收入增長13%,以及一般航運業務聯營公司表現理想。年內該業務EBITDA增長19%至161.72億元,EBIT增加27%至118.73億元。與收益增加及成本控制得宜。
全球擁有295個泊位
公司指出截至去年底在全球24個國家,擁有53個港口,旗下泊位為295個。去年合共處理8,750萬個標準箱。該業務資產總額為933.34億元,按年減少43.81億元,負債減少50.33億元至25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