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派電子消費券好過派錢? 莊太量憂受惠行業或加價

撰文:許世豪 鄺月婷
出版:更新:

受疫情影響,訪港旅客人數大減,零售旅遊業大受影響。為刺激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建議向合資格18歲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以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

據了解,消費券將分5期發放,即連續5個月派發1,000元。若市民於月內未能及時花光,金額無法延至下期使用。政府將物色合適的營辦商,如八達通、支付寶、Payme等,以協助推行消費券計劃,預計可惠及約720萬人,涉及約360億元財政承擔。

派錢還是派電子消費券?

在《財政預算案》公布預算案前,坊間一直爭論是應該派錢,還是派消費券,最終「財爺」選擇了電子消費券。但究竟消費券是否真的可以幫助到經濟呢?

▼財政預算案2021 惠民措施懶人包▼

+5

翻查紀錄,去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14億元;過去三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2018年全年約為4,852億元;受反修例等社會事件影響,2019年總銷貨值跌至約4,312億元;而在疫情拖累下,去年進一步下跌至約為3,265億元。

以360億元電子消費券計算,分別佔7.4%;8.3%及11%,即大約一個或不足一個月的總銷貨值。

莊太量認為,消費券可直接幫助到指定行業,惟屆時相關行業產品或會加價。(資料圖片)

莊太量:受惠行業或會加價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電子消費券可以降低行政費及交易成本,也防止紙本消費券的造假問題,相信未來市民可能要實名登記才可領取,而消費券可直接幫助到指定行業,如餐飲、酒店業等,亦需在某個期限前使用,屆時相關受惠行業的產品可能會加價,「不過加價都唔緊要,即係代表可直接幫到相關行業。」

莊太量說本港經濟早前已開始恢復,金融業及轉口貿易業務已逐漸回升,而零售及餐飲業則聘請了大批勞動人口,但在香港GDP實際佔比不大,故本港經濟情況並非市民想像中的差,他強調現時餐飲業設有堂食限制,即使有5,000元電子消費券,惟食肆也不能接待這麼多的客人,這將減輕消費券的效果。

莊太量認為,目前本港財政赤字高企,2020/21年度的預計赤字為2,576億元,為歷年來最高,預算案可說是在有限資源下「盡做」,也有涵蓋不少創新措施,包括推出消費券、上調股票印花稅等,可見政府有花心思想出這些措施,他對預算案評分有70分。

李兆波電子消費券對零售業及業主有正面作用,但始終額度太少,派錢比消費券更好。(資料圖片)

李兆波:額度太少 派錢更好

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聯席主任李兆波認為,電子消費券對零售業及業主有正面作用,但始終額度太少,只佔全年總銷貨值約一個月,認為派錢比消費券更好。

他又表示,消費券適用範圍或掀爭議,若消費券只適用於零售業,餐飲業或其他行業會不滿,而且本港政治對立嚴重,某類「顏色」店舖若收到較多消費券,會形成某程度上的政治公投。

恒生薛俊昇:消費券具針對性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認為,去年政府每人派錢1萬元,原意是希望借派錢刺激市民消費,但市民收到錢後或許會儲起,未必會用於消費;相反派電子消費券則更具針對性。

他初步統計,是次消費券涉資約360億元,佔本地經濟增長約1.3%,對刺激經濟而言「都算OK」,他估計政府會推出有時限性的消費券,增加市民使用的誘因。

餐飲業界:支援力度應更大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認為,雖然預算案中刺激經濟措施有所著墨,惟力度可以更大,皆因目前餐飲業已經長時間處於捱打狀態,失業率高達14%,有1,000間餐廳頻臨結業邊緣。

他表示,在放寬限聚令、及第4輪防疫抗疫基金措施下,約有2,000間餐廳尚可「頂得住」,但3月開始就是餐飲業的淡季,加上防疫抗疫基金的資助將於4月發放完畢,屆時若無其他措施,將進一步收窄食肆的生存空間,冀港府盡快發放消費券,「如果派發方式太過複雜,有的人不太熟悉使用科技,市民可能望穿秋水都拿不到,那麼直接派錢會更加簡單!」

他坦言電子消費券金額共涉及360億元,如在餐飲業、零售業及民生行業分別流入三分一,即是大概120億元,現在餐飲業每月收入較以往減少30至40億,將可幫補整季收入。隨着政府開展接種計劃,若措施行之有效,估計今年年中本港經濟及餐飲業有望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