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回流前奮鬥史 「由透明人成為受人注視的人」|溫多娜手記

撰文:溫多娜
出版:更新:

踏入2021年,相信不少人都為自己訂下奮鬥目標。前財庫局局長、前商經局局長、港鐵(0066)前主席馬時亨便分享到自己的奮鬥史,更向溫多娜讀者贈送一句名言,勉勵一眾港人繼續努力!

今年愈來愈多港人移民,但相信在新地方搵工絕對不是易事。港鐵前主席馬時亨日前出席網上節目時,便分享到他在加拿大找工作的經歷!

「自己一個人喺間房到喊」

馬時亨1973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加入美國大通銀行擔任分析員。他表示,在1976年至1979年期間,獲公司委派至紐約,當時是拿著L-1簽證到紐約工作,但L-1簽證有一定限制,便是不能隨時轉工,只能在當地跟一位僱主工作。

所以,即使工作不愉快亦不能隨便轉工,馬時亨憶述道,曾經在當地因為每日被老闆責備而流下男兒淚,「自己一個人喺間房到喊」,當時並沒有手機和電郵,「自己顧自己」,家人均在香港,當地朋友亦不多,只有自己好痛苦、好淒涼。

馬時亨憶述道,在美國紐約打工時,因為每日被老闆責備而流下男兒淚。(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因不獲尊重 忿然辭職往加拿大發展

及後回港,馬時亨與老闆有一些爭拗,結果不知哪裡來的勇氣,對老闆說「我要炒你魷魚!」節目裡,馬時亨無解釋原因,不過他就向溫多娜透露,辭職的原因是因為上司未有履行說好的事,感覺不獲尊重,結果決定離開。

馬時亨坦言,其實當時是有「後路」才敢貿然辭職。他當年只有27歲,但太太在加拿大的銀行工作,即使他回到加拿大找不到工作,笑言可以「食軟飯」!

只不過,馬時亨「食軟飯」的如意算盤未有打響。由於當時他在大通銀行已經工作六年,決定離職後前往紐約,與當地的高層交代原因。恰巧,當時加拿大分行的老闆得悉他的離職原因後,便相約在加拿大會面。結果會面後,這位加拿大分行老闆決定重新聘回他,「開心到不得了,離開間銀行兩個禮拜就請返我,唔使食軟飯啦!」。

馬時亨向溫多娜分享自己的一個信念:「Never burn your bridge.」。(資料圖片)

這一次經驗之中,馬時亨向溫多娜分享自己的一個信念:「Never burn your bridge.」,也即是廣東話的「好來好去」。結果大通銀行前前後後聘請他三次,而他亦很感恩多年後在港重遇這位上司,「我多謝佢,因為如果沒有佢,我便不會去加拿大另謀發展」。

人離鄉賤 職場、生活均遭歧視

馬時亨這樣說絕非戲言,他後來到加拿大的證券公司工作,擔任銀行業分析員。可是「人離鄉賤」,在加拿大不論在職場或日常生活上,黃種人難免會受到歧視。他曾經與加拿大四大銀行之一的代表會面,於數十人的場合上,完全沒有人理會他,「完全當你透明,嗰種感覺好慘。」

馬時亨認為,人在外國被看低時,要有動力做得更好,排除白眼,便有機會出頭。(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在外國被看低時 要有動力做得更好

經過一番努力,加上天時地利配合,在1984年馬時亨當選加拿大銀行首屈一指的銀行分析員,是由眾多基金經理中選出來,證明其他分析員都十分尊重他。馬時亨認為,人在外國被看低時,要有動力做得更好,排除白眼,便有機會出頭。他坦言,自己工作數十年,最開心一定是在加拿大的那段時間,因為他由一個透明人成為一個受人注視的人!

他更向溫多娜分享一句名言,是現任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的父親、前加拿大總理Pierre Trudeau的名言,”Luck is where opportunity meets preparation.”。馬時亨坦言自己一向積極、正面,深明這份態度對自己有幫助,加上已經有家庭,要有承擔,亦變成動力。而性格(Personality)在工作上亦非常重要,要與人合作、謙虛、不要自以為事,都是成功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