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市「爆雷」頻現 今年債券違約已逾百隻 部份債券基金重傷

撰文:宛然
出版:更新:

中國債券市場近期違約不斷頻頻出現,一連串的信用風險事件,讓從業者再度認真思考信用債的風險問題。

據《Wind資訊》消息,今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共有109隻債券違約,合共債券餘額為1,260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比2019年184隻債券違約,涉及餘額1,494億元,今年數量比去年大概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規模上目前相差不遠。距離到年底尚有不足兩個月,總體違約規模可能超過2019年,屆時違約金額將再創新高。

對於近期債券爆雷現象頻頻發生,《北京商報》引述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表示,債券違約並不少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環境下,經濟發展受到影響,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受到不少壓力,違約、信用風險爆發等現象時有發生,這時就更考驗企業的風險防禦能力以及現金流水平。如果企業現金流不足、風險防範意識薄弱,加上債券市場利率波動及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因素,也會加大債券違約風險。

此外,《上海證券報》報道,多隻債券違約令部分持倉債券基金受傷頗深,淨值多次上演「驚魂一刻」,部分債券基金自2020年以來虧損甚至超過10%。同時,三季度以來債市呈現弱勢震盪格局,債券基金整體收益不盡如人意,也遭遇投資者大量贖回。不過,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債市曙光已現,從6個月或者12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債券市場取得正回報的概率較大。

中金財富分析員蔡青表示,考慮到11月至12月信用債到期回售規模依然較高,近期違約風險抬頭跡象值得警惕。當前信用利差整體處於歷史低位,特別是短期限品種對違約風險的保護不足,建議投資者繼續規避低評級信用債。

諾德基金表示,11月債市多空因素交織。一方面,11月份銀行同業存單從歷史來看到期量較大,加上結構性存款的壓縮,銀行負債端的壓力依然較大;另一方面,二季度及三季度政府債券供給壓力較大,四季度大概率將出現明顯改善。

此外,歐美新冠肺炎疫情二次爆發,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總體而言,11月債市或繼續震盪,依然建議以票息策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