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7開售 蘋果一洗頹風?還是庫克江郎才盡?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創下科技界輝煌業績的蘋果公司,自靈魂人物喬布斯﹙Steve Jobs)逝世後,光環逐漸褪色。蘋果於9月7日﹙周三﹚公布了iPhone 7的「真身」,但能否再次掀起換機熱潮,仍成疑問。
更甚者,不少人認為庫克﹙Tim Cook)時代的蘋果已經屆頂點,未來的 iPhone更替速度恐怕只會愈來愈慢。隨着智慧型手機增長趨於飽和,13年來首次錄得盈利下跌的蘋果將要面臨一個怎樣的局面?

iPhone 7終於登場,雖然蘋果行政總裁庫克稱之為歷來最佳型號,但投資者反應一般,公布當天蘋果股價只升0.61%。(路透社)

iPhone 7的公布,可謂是蘋果公司的一場「及時雨」,洗刷連串不利消息。事關公司截至6月25日的第3季收入與利潤再度出現按年倒退,表現13年來最差,iPhone銷量更出現有史以來首次下跌;近日,又被歐盟裁定逃稅,須補交130億歐元﹙約1,126億港元﹚的稅款!

以防水、歷來最佳鏡頭、立體聲喇叭等做賣點的iPhone 7,雖然獲庫克喻為歷來最佳型號,但華爾街的反應並沒有十分雀躍。投行Piper Jaffray分析員Gene Munster直言,消費者對iPhone 7沒有太大期望,但相信該款新機有足夠的特色讓原iPhone 6用家換購,令到蘋果未來一年收入有相當保障。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分析員Tuong H. Nguyen則認為,iPhone 7系列沒有太明顯的改進,料銷情不會比iPhone 5或iPhone 6系列好。

雖然全球4億iPhone用戶當中,僅3成升級了蘋果的大屏幕手機,如果iPhone 7 能夠一洗過去兩個型號的頹態,打動到現有iPhone用戶更換手機,無疑可為蘋果帶來可觀利潤。不過,對於這家市值達到4.6萬億港元的科技大腕,關鍵的問題仍是能否重現過去高速的增長。

iPhone 7終於正式支援IP67防水防塵標準,令手機更加耐用。(Apple)

鄭昆侖︰勿信往績

數到蘋果智能手機的輝煌時期,莫過於2010年6月發布的iPhone 4。這部厚度只有9.2mm的智能手機,擁有全新的玻璃機身設計和Retina顯示屏,教一眾「果迷」興奮不已,首3天已賣出170萬部。接力的iPhone 4s和iPhone 5在軟、硬件方面都有不少提升和改進,如新的連接頭、改用細小的Nano SIM卡等,總算能延續口碑。不過,iPhone系列亦漸漸被人詬病,指欠缺革命性的創新,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於2014年推出時,被狠評為「只是加大加長了屏幕」。

華富嘉洛資產管理副總裁鄭昆侖同意,iPhone 7的銷情將左右蘋果未來的盈利,但他認為,蘋果的品牌光環正逐漸褪色:「我們看科技公司,從來不相信往績,永遠看未來能否提供到一些新的、顧客想要的產品和服務。Steve Jobs掌舵時,可能每半年、一年便有一些驚喜給大家,所以蘋果的顧客忠誠度才這樣高,但自從Tim Cook接任後,一切就差了一截。電子產品的市場變化好快,強勢如當年的Nokia(諾基亞)、Blackberry(黑莓公司),都可以一下子由天堂跌落地獄。」

藍海變紅海

iPhone會否步諾基亞、黑莓的後塵,除了取決於產品創新之外,還得看對手表現。整個智能手機市場漸趨成熟,在大量廉價智能手機品牌湧現下,智能手機的價格只會持續下跌。據市場研究公司國際數據資訊﹙IDC﹚預測,智能手機的平均銷售價格將以每年4.6%的速度下跌,到2019年,平均價格將跌到236.38美元,僅iPhone 6s plus價格的三分一。

以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Samsung)為例,在劇烈競爭下,市佔率由2012年的30.3%大跌到2015年的22.7%。為了提升銷量,Samsung已開始打價格戰。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研究員Tarun Pathak稱,Samsung的手機價格在新興市場調低了近40%,縮減了利潤空間。據Gartner的統計,Samsung手機的利潤率已由2013年的16.1%「斬半」至2015年的8.9%。

市場諮詢公司Canaccord Genuity分折指,蘋果掌管了智能手機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手機,市場份額為38%,代表了75%的行業利潤,地位仍然牢固。不過,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機出貨總量約6.78億部,按年增長只有0.2%,三星的出貨量僅增長2.3%,而iPhone更要倒跌15.7%。反觀世界第三大手機品牌華為,取得26.8%的增速,市場佔有率由6.9%按年上升至8.8%,公司去年用於研發的資金達到92億美元,較蘋果的研發費還要多10億美元。華為目標是5年內超過三星和蘋果,成市場份額超過25%的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生產商,料為蘋果帶來挑戰。

以防水、立體聲喇叭等做賣點的iPhone 7,雖然獲庫克喻為歷來最佳型號,但華爾街的反應並沒有太過雀躍。(美聯社)

中、印市場前景不明朗

蘋果出貨量不升反跌,主因是在中國與印度這兩個智能手機的銷售增長地區表現屢屢受挫折。先看印度市場,摩根士丹尼今年4月下旬做的調查發現,印度約有一半人不知道蘋果這品牌,其知名度在智能手機廠商排第10位,與知名度超過80%的三星電子相差甚遠,甚至低於聯想集團。究其原因,iPhone的價格太貴,較便宜的iPhone SE新年春節在當地進行促銷,仍要賣到9,000盧比,較市場上熱賣手機貴4倍以上。而且,印度政府提倡「印度製造」,鼓勵本地化生產,不但駁回蘋果在當地銷售二手機的計劃,蘋果亦因一直未達到在印度當地採購30%的規定,無法在當地開店,雖然當局近日口風略為改變,但未知結果如何。

至於中國市場,今年5月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亦被北京知識產權局裁定,侵犯深圳佰利公司的外觀設計專利,禁止在內地銷售,蘋果已就北京知識產權局的判決上訴,未有進一步裁決前,iPhone產品仍可繼續在內地銷售。年報顯示,蘋果大中華區第三季的銷量下降33%,第二季的市場份額排於華為、OPPO、vivo及小米之後。媒體Business Insider估計,由2015年到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將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長,印度市場的增長更快,估計平均每年增長達31%,但蘋果能否突破重圍,鄭昆侖並不十分樂觀,「雖然Tim Cook話好重視中國市場,又話會想辦法打入印度市場,但暫時未見到成效。中國市場又話可能會因版權問題唔畀你賣,如果中國這個如此重要的市場都有部分地方不能銷售,對銷量會造成很大打擊。」

增長股變身價值股?

華爾街除了對iPhone銷量不滿外,亦認為庫克治下的蘋果過於保守。蘋果雖坐擁巨額現金,但併購行動遠遜同業,而令市場期待的電動車計劃Project Titan又一直只聞樓梯響。即使是交易量在2015年大增5倍的Apple Pay,仍未能為公司帶來多少的額外收入。蘋果有6成收入來自iPhone,佔比很重,iPad、Mac、支援服務及其他產品分別佔11.51%、12.3%、14.1%及5.2%,未成氣候。

事實上,蘋果股價已由2015年2月每股133美元的高位,跌到目前108美元的水平,下挫近2成。雖然股神巴菲特旗下的巴郡把握蘋果股價下跌的機會,用11億美元,大手買入蘋果的股份,成為其中一名大股東,但沾手不少美國科網股的對沖基金經理黃國英則表示,對蘋果不太感興趣: 「我們通常願意就一些潛力股給予一個『夢想價』,這類科網股大多擁有較高的估值,永遠去不到巴菲特心目中的價位,如Goolge及Amazon。所以,當價值投資者巴菲特都買蘋果,就明顯知道,蘋果的歷程去得差不多,即是大部份進取的基金經理都已經放棄了這隻股票,寧願買其他有增長能力的股票,如Tesla及Facebook。」

在iPhone 7發布之前,今年上半年,維權投資者伊坎及著名對沖基金經理泰珀已沽清手上蘋果持股,有「鱷王」之稱的達利奧亦大削蘋果持倉三分二,就連美國行政總裁庫克於上月底連環多次出售蘋果的股份,合共約33.4萬股,市值約2.8億港元。

黃國英表示很多進取的基金經理已經跟蘋果「告別」。(路透社)

現金為患

對於科技股,蘋果的市盈率目前只有13倍,可能是一個詛咒,多過祝福,這個估值可能反映公司欠缺增長前景。截止今年6月底,蘋果擁有2,057億美元的現金和可出售證券,足夠買起Netflix ﹙398.5億美元市值﹚、Tesla﹙289億美元市值﹚和迪士尼(1,606億美元市值)。

蘋果面臨「大水浸」這個幸福的問題,近年改以積極派息和回購股份,回饋股東。最近蘋果就宣佈將資本回報計劃規模由2015年4月的2,000億美元,大增至2016年4月的2,500億美元,預計回購金額會由1,400億美元提升到1,750億美元,每股派發的股息亦由0.52美元加到0.57美元。

縱坐擁巨額現金,接連派息回購狀甚吸引,但黃國英不以為然︰「如果真的要投資價值股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蘋果估值不算貴,巴菲特買得都不會貴,問題是這隻股沒有上升空間,雖然其品牌忠誠度還可以,未至於會步Nokia及Blackberry後塵,但始終不是太值得博。」鄭昆侖說得更為乾脆:「科網股不要做價值投資!」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