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石油設施遇襲 油價跳漲 中國成真正輸家

撰文:李文杰
出版:更新:

油價上漲對美國來說不再是一個純粹的負面因素,但對於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來說卻是如此。油價上揚,加上食品價格飆升,使得人民幣貶值的風險比以往更大。

《華爾街日報》今日報道,剔除價格波動幅度大的春節假期因素,中國的通脹率目前處於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在中美貿易戰持續之際,昨日公佈的8月份資料顯示,中國的投資、零售額和工業增加值都進一步放緩,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速創17年來的最低水準。

過去一年的很多時間裡,低廉的油價緩解了陷入困境的中國消費者和企業的痛苦。沙特石油設施9月14日遇襲後,布蘭特原油價格昨日上漲約10%,至每桶65美元。即便沙特的一些產能得以恢復,油價也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高位運行,部分原因是投資者正重新評估中東發生更多動盪的風險。

沙特原油設施遭襲推升油價暴漲。(視覺中國)

內地食品價格令人憂慮

北京方面最近豁免新採購的美國豬肉,以及其他農產品的關稅之舉,應該主要被放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來看待:與逐漸得到緩和的貿易緊張局勢相比,中國國內食品價格越來越令人擔憂。

高昂的油價也讓推行較寬鬆貨幣政策的風險變大。分析師普遍預計,人民銀行一項關鍵的借貸便利利率(中國新的基準貸款利率將參考該利率)即將下調。決策者仍然夾在日益疲軟的經濟與過於昂貴的食品和住房之間,左右為難。投資者所能期待的最好情況可能是適度刺激舉措的推出,而非2015年那種規模龐大的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