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東莞外貿企業 考慮將美國訂單轉至第三國生產
根據中金公司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東莞的大中型外貿企業正積極應對貿易戰所帶來的不利局面,有企業表示將把部分生產線轉移到第三國家。
據《路透》引述中金公司(CICC)最新公布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美國對中國部分出口產品加徵關稅的舉動,對東莞的外貿企業在銷售額、利潤率、員工人數等方面均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目前部分外面企業選擇保持觀望態度,而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正考慮將美國訂單轉移到越南、泰國以及印尼等第三國生產。
報道稱,該份調查的對象是來自照明設備、五金飾品、傢具、汽車配件、辦公設備和電子器件及自動化設備這8個行業的企業,並且這些企業年銷售額在1至10億元人民幣之間。
結果顯示,這些行業的外貿產品在關稅生效後,在美國市場中的銷售額按年下降了20%以上,並且目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庫存積壓。而大多數企業在與經銷商取得協商後,需要承擔的額外關稅大致在10%至15%之間,這導致很多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下降,還有一些照明傢具生產商表示,目前其員工人數與過去高峰期相比減少了20%至30%。
因此在加徵關稅的狀態下,部分企業在保持觀望態度的同時,也在積極跟經銷商和客戶協商,希望能夠將過高的成本進行分擔,而一些規模較大並且此前在東南亞地區有所布局的企業,則明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向國外加大產能方面上的投放,即將美國訂單轉移至該地區進行生產。
若關稅無法短期內取消 擬拓展新市場
如果額外關稅無法在短時間內被取消,這些外貿企業則表示將採用開拓新市場、升級產品以及轉入內銷市場這三種方式,以應對美國市場中的銷量下滑,但無法否認的是,這三種方式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與摸索,可能需要兩年或是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對此中金方面認為,從整體上說,東莞較大規模的外貿企業對貿易戰並不感到悲觀,儘管短期可能在銷售以及利潤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這些來自外部的壓力也會促進行業內部進行變革並推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不過要經歷短期的陣痛。
據了解,東莞是中國南部加工貿易企業最集聚的城市之一,2019年該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3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9.5%並高於廣東省整體增速4.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