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斥55億元擴建數碼港 方保僑:政府做得太遲

撰文:林樂謙
出版:更新:

創新科技發展為大勢所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對這部分著墨不少,包括撥款擴建科技基建、與海外合作開發創新平台,以及資助學校的科研人才培訓。有業界人士認為政府撥款合理,惟在執行效率、資源分配等方面皆不達標,更直言大灣區發展勢導致本港人才流失,令創科發展難上加難。

財政預算案提到,政府將撥款55億元擴建數碼港第5期,項目將提供約66,000平方米樓面面積,當中包括辦公室、共用工作間、會議場地及數據服務平台等,項目最最快在2021年動工,於2024年竣工,當中4億元用作海濱公園的翻新及優化工程,將同期進行。

同時,政府會在科學園斥資100億元建立的兩個創新平台,分別專注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並引進海內外機構與香港業界共同從事研發工作,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約翰普金斯大學在內的頂尖學府,已對進駐兩個平台及與本港大學合作表示興趣。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及撥款55億元擴建數碼港第5期。(羅君豪攝)

業界嘆政府創科取態保守 比錢都無用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接受《香港01》訪問時稱,數碼港擴建得「太遲」,相關人士早向他透露辦公室等地的使用率爆滿,應該盡早進行擴建。科學園早獲撥款數百億元發展創科項目,數碼港發則展相對較慢,但他認為兩者各有分工,前者偏重硬件、科研、生物科技等初創,而後者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及數碼影音等企業,不存在競爭關係。

政府撥款擴建科技基建,希望吸引外地科企進駐香港,但他卻認為,政府對Uber、Airbnb及加密貨幣等顛覆性科技項目取態保守及模糊,留下太多灰色地帶,令外企對進駐香港持觀望態度。「一味俾錢叫外國初創嚟都無用,政府都要有眼光,有能力接受新科技先得。」他舉例,投資推廣署旗下InvestHK在港引入Uber,但政府另邊廂又打擊Uber司機,認為政府「根本未諗清楚自己想點」。

資訊科技專家方保僑批評數碼港擴建「太遲」,相關場地早已爆滿。(資料圖片)

政府應向新加坡取經 吸引外企駐港

香港競爭力落後於新加坡,他指出,當地提供稅務優惠、租金優惠以及合適人才,成功吸引海外企業如Tesla及Google等進駐。政府應該向新加坡政府學習,擔任引入外企的角色。現時不少企業來港不為研發,只為「搵食」,即使政府去年推出「人才入境先導計劃」等措施,他亦言「咁遲先做,啲大客都被人爭哂。」

在人才培養方面,政府動用5億元推動「中學IT創新實驗室」,每間資助中學會有100萬元購置所需設備及服務,維期3個學年。但方保僑認為,該計劃不應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執行,應為較合適的教育局處理,才能有效配合學校課程,避免增加學生負擔。

方保僑認為政府對創科發展態度保守,配合大灣區措施後將「百上加斤」。(資料圖片)

大灣區發展      或導致本地人才流失

上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政府未來將力推區內發展,打造全球創新科技及金融中心。方保僑直言,大灣區將加劇本地創科發展的困境,「個餅大咗,但(創科)配套同人才跟唔上,更會有人才流走至廣州等地,加上本地醫療同教育資源被分薄,吸引人才將難上加難。」

另外,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合夥人陳錦榮則稱,支持政府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由提供資金和誘因,到培育本地科技人才。縱然預算案提及到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電子金融等科技產業,但當中未有明確指出如何重點發展上述科技產業。該行建議政府能制定長遠的方案,例如推出全面的創新科技發展方向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