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與歐盟分手 英鎊急挫 昔日帝國貨幣走進窮巷?
英國脫歐,惹來不少風雨,焦點之一落在英鎊身上。6月24日,英國人投下脫歐一票的一刻,英鎊即時「free fall」﹙自由落體﹚,創下31年的歷史新低。
目前,局勢稍穩,但英國退歐政策依舊迷濛。市場估計,受英國政治和經濟不確定因素影響,英鎊這個世上仍使用的最古老貨幣前景轉趨悲觀,更可能失去維持幾個世紀的儲備貨幣地位。究竟,英鎊在這場脫歐引起的波瀾中,還有多少籌碼?
脫歐公投,剛好過了一星期,但英鎊上演的一幕「高台跳水」,依然教人心寒。公投當日英鎊在短短12小時內,兌美元﹙下同﹚由2016年高位1.50急挫12%至貼近1.32,創下自1985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差不多是1992年「黑色星期三」英國被迫退出歐洲匯率機制所引發的跌幅的三倍。
不過,各大分析機構,繼續「得勢不饒人」。摩根士丹利預計,英鎊會跌至1.25至1.3水平,滙豐銀行更悲觀,估計去到年底,英鎊將落到1.2的水平。標普首席主權評級主管克雷默﹙Moritz Kraemer﹚揚言,近期英鎊波動,可能令各國央行重新考慮會否將其納入貨幣儲備,以維持儲備穩定。
英鎊或跌多6%
曾經風光一時的英鎊,如今被各界「睇死」,但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則相對樂觀︰「1.25是有機會的,但說到跌至1985年的1.05,機會還好微!」他解釋,1985年貿易加權美匯指數大約是148,現在已回落到90水平,反映美元不復當年勇。再者,自去年5月初保守黨勝出,宣布將有公投以來,英鎊由1.57跌到目前水平,有效匯價貶值了14%,估計比較合理的區間是跌多5%至6%左右,即兌美元見1.25。
撇除脫歐帶來的瞬間恐慌,一國之經濟實力、國際收支平衡及利率走勢等,才是左右匯率波動的「無形之手」。王良享指出,英鎊近日弱勢,主要由於市場憂慮英國經濟在年底可能會出現技術性衰退,「在脫歐的陰霾下,投資者擔心英國的消費者信心和外來投資可能減少。」
作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英國主要的產業包括服務業、航空太空、汽車和醫藥研發,是全球主要貿易和金融中心之一。與歐洲大陸一海之隔,英國是其他國家進入歐盟市場的重要門戶,單計去年已有153間來自新興市場的企業總部設在英國,投資額達到79億美元。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估計,目前外商在英國直接投資的規模達1萬億英鎊,當中一半來自歐盟,脫歐後英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預計會大跌逾兩成。假如對英投資減少,英鎊又如何自處?
還看倫敦金融城地位
要解答這個問題,先從英國貿易情況說起。正如標準普爾主權評級高級主管吉爾﹙Frank Gill﹚表示,如果一個經濟體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減弱,那麼人們持有該國貨幣作為價值儲藏的意願也會下降。
目前,歐盟其他國家對英國的商品貿易順差高達1,000億歐元,而英國的服務貿易順差則為200億歐元,主要是金融服務的貢獻。王良享指,由於英鎊在國際市場上不算是一個特別流通、用來貿易結算的貨幣,因此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對英鎊影響很大:「長遠而言,最重要是看脫歐對英國Financial Passport﹙金融護照﹚的影響有多少,倫敦金融城的地位會否遭法蘭克福、維也納等地挑戰。」資料顯示,英國金融服務業的年產值達到1,800億英鎊,約佔英國經濟產值12%。
除了金融服務,英國國債亦令英鎊受到市場青睞。一直以來,英國國債長期被市場視為一個安全資產的理想選擇。雖然脫歐公投後,惠譽及標普不約而同把英國信貸評級降至AA,展望變成負面,但無損英國國債的吸引力。「就好似美國當年被評級一樣,都不影響大家對美債的需求。反而,隨着英鎊匯價跌,相信會多了人買英國國債!如果歐盟其他國家陸續公投脫歐,會影響未來歐洲一體化的步伐,令歐元區面臨解體的風險,加上歐洲債務問題,投資者對歐債很抗拒。」王良享稱。
英國入歐 受惠有限
不過,在脫歐之前,英國經濟並非一片向晴。今年5月,英倫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便表示,英國經濟將有機會連續兩個季度收縮,技術上陷入衰退。英國財政部更估計,英國退歐後另訂貿易協議,將令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6%。
雖然英國財政部估算十分悲觀,但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曾研究了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盟(前身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前後的數據,發現在貿易和宏觀經濟方面,英國入歐與否,統計上沒有太大分別。雖然以名義數字計算,英國的進出口總額在剛剛入歐後看似有所增加,但其實扣除當時約兩成的高通脹率,實際影響有限。他認為,既然英國當年加入歐盟受惠有限,現在亦毋須為脫歐帶來的影響太過恐慌:「雖然貿易上要重新傾過,但不會做不到,只是麻煩些!」
羅家聰又指,英鎊下跌對英國「有辣有唔辣」,「某程度令英國部分東西更具競爭力,例如近期英國股市就強勢過其他地方。英國在入歐前百幾年都是金融中心,地位不是好關歐洲事,只要他保留到金融中心的地位,對英鎊繼續會有需求。」但他提醒,未來如果蘇格蘭再有獨立公投,對英國經濟影響便較大。王良享亦預計,隨着英鎊下跌,未來外國公司對英國公司的收購合併,可能會有所增加,帶動到投資,未必出現外界所料的走資潮。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