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警告 中國通縮風險升溫 或陷「雙惡性循環」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內地大型投行中金公司(3908)發表中國宏觀經濟報告《通縮風險上升及其海內外宏觀影響》,表示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可能在第2季轉為負數,不排除今年中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會跌至「1字頭」。
PPI或第2季轉負 CPI或見「1字頭」
報告指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平減指數可能在今年變為負數,除非政府盡快將調整後社會融資按月增速提升至15%左右。
GDP平減指數是指未剔除物價前的GDP和剔除物價後的GDP之差距,用來衡量物價變化。
收入放緩加上負財富效應 拖累消費
中金更警告,資產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特別是樓價和地價。該行預計今年樓價下行壓力以三線城市最顯著,將由高位回落15%,土地成交價格亦會有雙位數下降。房、地價格「雙降」的幅度可能比2014年更大。
近期外界關注中國消費情況,中金表示通縮壓力上升,意味着企業、居民和政府部門名義收入均面臨明顯減速的壓力,最嚴重的是企業,盈利增長可能大幅放緩超過10%。
收入增長放緩和負財富效應會影響消費,而通縮預期升溫本身亦會抑制消費需求,令近期零售增速可能降至「7字頭」,是十多年來首次。
減速拖累需求 反過來令經濟再弱
中國內減速、通脹下行,亦會抑制全球經濟增長,例如油價下跌就是因為需求增長不及預期。
如果經濟增長及通脹持續下行,中國以至全球經濟都會有負面影響。對內地經濟而言,經濟增長會放緩,會令收入減速,資本市場震盪,資產價格下降,金融風險上升,反過來再令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
對全球而言,中國通縮壓力上升,會拖累全球經濟增長,進而令外需走弱,反過來會進一步抑制中國經濟增長及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