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指港企「環境、社會及管治」策略整合未如理想 或損競爭力
金發局發表報告,指不少已發展經濟體察覺「環境、社會及管治」策略(ESG)的重要性,惟本港於有關方面似乎落後於人,長遠將削弱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金發局今日發表《香港的「環境、社會及管治」策略》報告,提到可持續發展是近年發展最迅速的範籌之一,並開始走入主流。有關可持續投資策略管理的資產總值,已由2014年4.6萬億元(美元‧下同),增加至2016年的22.9萬億元。單計日本,在政府帶領下相關資產更由2014年的70億元,增至2016年的4,740億元。
港ESG發展落後於人
報告又引述研究機構Corporate Knights指出,按香港上市公司ESG報告中,去年港交所(0388)在45家證券交易所中排第24,排名較2014年的第17位下降。其競爭對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排名從第9升至第4,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則從第22位升至第16位,反映環球投資者日益重ESG,令港競爭力敲響警號。
ESG評分低拖累股價
金發局指出,通過ESG的整合,可辨識、減低或管理的主要風險,提高風險調整回報。高盛報告發現,ESG評分低的亞洲 (不包括日本)公司,股價較行業中同類公司股價低約100個基點。
同時,ESG亦可降低資金成本,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投資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研究均顯示,ESG評分高的企業,貝他值(Beta)普遍較低,資本成本,包括負債成本及股本資本成本也較低,另一方面亦有助吸引新的資本來源及資產管理業務。
黃元山:港ESG發展未如理想
金發局市場推廣小組吳柏年補充,由於本港企業不了解ESG與自己業務的關係,令他們不太重視ESG整合,而企業於營運期間,對環境一定會造成正或負面影響,會左右業務發展的成功與否,因此建議企業要多加了解,「不是港交所叫你做就做。」
金發局成員黃元山亦表示,本港的ESG發展未如理想,雖然ESG報告是市場行為,但認為政府有角色去帶領。
6項建議 倡加強上市公司ESG披露
因此金發局提6項建議,包括由政府牽頭鼓勵公共基金支持ESG整合;金管局提高對其外聘投資經理施加的ESG規定;積金局在其受託人審批及監察程序中將ESG因素納入考慮,鼓勵受託人參考國際ESG標準。
此外,證監會把《負責任的擁有權原則》至少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釋」水平,以強調ESG重要性。證監會及其他監管機構,就ESG主題投資產品提供更多指引,而港交所亦可加強申請上市者及上市公司有關ESG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