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廣傳文章﹕私營經濟協助公有經濟發展任務已完成 應逐漸離場
今日內地網上廣傳一篇文章,指出私營經濟已經完成歷史任務,應該退場。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議,目前不少報道已經被刪除。
這篇題為《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 應逐漸離場》,作者是吳小平。吳小平是米牛網聯合創辦人,杭州米雲科技聯合創辦人,內地傳媒介紹,他曾經在上市公司併購部、外資銀行衍生產品部門以及投行機構銷售部門任職,更參與創建中金公司零售業務及財富管理部,以及擔任執行總經理。
內地傳媒向吳小平求證,對方回應的確是他寫的,但不會額外解釋。
為免被拋離 建議集中國家力量發展
文章認為,中國在大量高新技術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巨大鴻溝,如果現在追不上,有可能將來一直都追不上。
在這背景之下,文章認為「如果不能集中國家力量,完全讓市場說話,徹底走經濟自由化的道路,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開放,將面臨難以想像的壓力、阻力。」
私營經濟不宜盲目擴大 發展公私混合制
他認為,「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並會發展出「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
吳小平提到的「公私混合制」並不是新鮮事,事實上,2013年11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指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
政府早提出混改 但進程緩慢
混合所有制即是國有資本、集體資本以及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也就是公營及私營企業互相入股,以改善國企營運及提高競爭力。這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步伐,多間國企包括國家電網,都有計劃引入民營資本。
不過,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被指進程緩慢,早前中國政府提出「雙百行動」,就是要建立一批先行樣板,成為改革試點。
若混改同時私營經濟退場 即國進民退
然而,如果在發展公私混合制的同時,私營經濟退出市場,就會變成「國進民退」的情況。
以下為《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 應逐漸離場》全文:
在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將可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經過多年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左右,中國的私營經濟已經喪失殆盡。但在當年底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做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他從否定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的角度,再次重申了黨對按勞分配製度的肯定態度,明確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發展私營經濟的理論政策。時間流逝,黨的13大提出,私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 97年的15大則強調,非公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語氣再次升級。2007年的17大把私營經濟的地位再推一把,認為公私經濟地位平等,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進入到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一,但在大量高新技術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巨大鴻溝。考慮到老齡化、經濟增長優勢和資源稟賦,此時我國追不上,將來可能一直追不上。而且,國與國的競爭態勢開始倒退向百年前的重商主義,美國等一批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有意識的對中國進行圍堵,不公平的要求中國敞開市場,不合理對中國關閉市場,不友善的實施地緣政治威脅。此時,如果不能集中國家力量,完全讓市場說話,徹底走經濟自由化的道路,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開放,將面臨難以想像的壓力、阻力。已經取得的優勢和成果,也可能逐步喪失。
我們確實看到,在歷史上,一戰二戰前後,面對優勢對手的層層緊逼,蘇俄、德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發展經濟都表明:一方面允許大規模私營經濟存在,一方面要求他們高度圍繞國家意志發展,緊密服從國家發展要求,是短時間內獲得國家競爭優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不二法門。
談起競爭,人與人、企業與企業、行業與行業、國家與國家的競爭視野是不同的。面對當今國運之爭,當前強國之戰,國家必須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必須統籌發展,必須令行禁止。僅以社保入稅為例,這一問題引發部分私營企業界的敵意和不滿,但我們必須看到:統一標準、上下一致、執行有力的社保統籌,是中國面對「未富先老」的社會發展現狀和落實「老有所養」的執政承諾的唯一選擇。也是緩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長期執行后貧富顯著拉大的必然選擇。如果大家都執行不同標準,有好處就各種公關,沒好處就四散奔逃,一旦補貼就各種集中,一旦真集中就哭爹叫媽,這樣的群體是沒有紀律的,是沒有深謀遠慮的,是不足以面對日趨嚴峻的國際競爭的。
私營企業,有其優勢,有其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