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人民幣貶值非回應特朗普加徵額外關稅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在3個月內貶值6.9%,並創下一年新低,惹來市場人士對人民幣貶值,以應付中美貿易戰的猜想。不過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當局讓人民幣貶值,並非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中國產品徵收入額外關稅措施的回應,而是內地經濟放緩,導致當局需要採取寬鬆措施的結果。
日前特朗普指出,中國及歐盟通過貨幣貶值以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因此人民幣貶值,被視為抵銷關稅措施的手段。報道亦指出在貿易戰初始階段,確實透過人民幣貶值來應付美國加徵關稅,可是目前中國政府再無採取此策略,並引述一名有份參與決策過程的中國官員,指出中方無意由貿易戰轉變成貨幣戰。
基本因素推動人民幣貶值
反而隨着內地經濟放緩,人民幣貶值正是當局採取寬鬆措施的後果,反映出當局更擔心內地經濟前景,並引述中國社科院的高級經濟學家指出,今次人民幣貶值是由經濟基本面推動。
至於人民幣貶值幅度,報道指出始終仍取決於貿易戰日後變化,惟分析員指出目前人民幣貶值幅度足以應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
人民幣支付排名升 交易使用量下降
另一方面,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公布,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使用排名提升一位至第五位,不過交易使用量卻下降至1.81%。美元仍是全球支付貨幣的一哥,佔有率為39.35%,歐元則隨其後,佔有率為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