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收縮】入住率房價「雙降」 酒店「八萬四」政策遇冷鋒
踏入2016年,香港旅遊業「寒冬」未止。最新公布的2月份訪港旅客人次按年大跌兩成,是連續9個月下跌。香港迪士尼樂園日前更率先宣布裁員近百人,預示樂園前景充滿挑戰。
五一黃金周(本月30日至下月2日)快將到來,但早已光環不再,旅遊業議會預料,日均訪港內地團按年大跌一半至約160團。
不過,與旅遊業息息相關的香港酒店業早已感受到陣陣「寒意」。從源頭看,過去兩年城規會共錄得8宗撤回酒店申請個案,涉及1581間客房。另一方面,今年首季,酒店申請數目僅兩宗,涉及152個房間,與2014年同期有8宗,涉及3037間房相比,不能同日而語。
據香港酒店業主聯會數據,二月本港酒店平均房價下跌12至13%,三、四星級酒店房價跌幅更達到兩成以上。有「鋪王」之稱、大鴻輝主席梁紹鴻目前在本港經營3間酒店,他指專做自由行生意、工廈改裝的酒店最受影響,「這類酒店通常都有500至600間房,自由行客減少,難免要減價促銷,部分旅行社取得的房價甚至減至75元一晚吸客,總好過『吉咗佢』!」業內人士透露,單是執房及清潔費的成本,每間客房大約要60元,還未計水、電等雜費。
工廈酒店成重災區
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指出,由於工廈改裝的酒店並非位於核心地段,周邊環境未如理想,內地旅行團成為它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故此目前經營環境相對困難。
2009年政府推出「一簽多行」,廣納內地客源。翌年,《施政報告》火速推行「活化工廈免補地價措施」。由於當時自由行湧港消費,零售市道暢旺,投資者便「一窩蜂」入紙申請把整棟工廈改裝成酒店。截至今年3月底,當局共收到70宗有關申請,成功改裝的至今有13間。
事實上,過去旅遊業「好景」,本港酒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資料顯示,2009年本港酒店數目為167間,提供59627間房。到了2016年1月底,已升至254間酒店,房間數目增長24.6%至74290間房。不過,自2014年第三季以來,香港的旅遊業開始走下坡,跌勢未止。2015年,訪港旅客共5930萬人次,按年下跌2.5%,為本港人口的8.1倍,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佔總數的77%,客源集中。踏入2016年,情況更見嚴峻,2月訪港旅客按年大降20.5%,其中內地旅客跌幅更達到26%。
「八萬四」酒店房間目標
旅遊業轉勢,但香港的旅遊政策卻過分倚賴昔日統計數字,缺乏危機意識。香港旅遊發展局於《2016-17年度工作計劃》中承認本港旅遊業正處於「調整期」,但依然相信2017年訪港旅客將會達到7000萬人次,「理所當然」地估算旅客住宿需求有增無減,料到了2018年酒店客房總供應將增至84000間,較目前的74290間增加13%。酒店供應持續增加,但去年酒店整體入住率只有86%,較2014年下跌4個百分點。
酒店供應持續增加,但去年酒店整體入住率只有86%,較2014年下跌4個百分點。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認為,港府對香港旅遊業發展的掌握有限,往往在預判形勢時過分樂觀,欠缺整體規劃發展的視野,「香港政府反應一直都慢!假若你(特區政府)是負責任、有前瞻的政府,早應在數年前預估旅客趨勢,包括風險評估。但政府的分析就只懂引用舊數據,『預測』未來年遊客數字是多少,但具體措施呢?我真係睇唔到!」
珀薈酒店總經理劉嘉偉則表示,內地旅客曾經為香港旅遊業帶來一段風光時刻,現時內地客縮減,旅遊業進入一個調整期。他認為在這個調整期,旅發局可以趁機開拓新客源,例如歐美旅客,「始終旅遊業不可能依賴單一旅客及單一旅遊產品,若是歐美的長途旅客,他們較少花費於購物消費上,反而體驗文化更為吸引。」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