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力谷智慧銀行 最「關你事」3招全解碼

撰文:馬健彰
出版:更新:

今日是香港金融科技界﹙Fintech﹚重要一日!皆因金管局正式公布推出7招,力谷香港智慧銀行(Smart Banking)的發展。
除了引入虛擬銀行,另外6招還包括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aster Payment System)、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升級版2.0、「銀行易」、促進開放API、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乃至提升金融科技研究和人才培訓。
其中3招可謂最「關你事」,如果成功實現的話,隨時改變很多港人的生活習慣......

微軟創辦人蓋茨近日當選成為中國工程院的外籍院士。(路透社)

第一招:引入「虛擬銀行」    做到3個「A」

何謂「虛擬銀行」?據金管局2000年5月發布的《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南,將透過互聯網提供銀行服務的公司定義為「虛擬銀行」,但不包括持牌銀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今日表示,將在短期內向銀行和金融科技業界收集意見,檢視是否需要修訂指引,日後歡迎將虛擬銀行引入香港。

「虛擬銀行」概念不為港人熟悉,但外國早已存在。早在1995年,美國誕生首間虛擬銀行──美國第一安全網絡銀行。20多年後,科技發展已經令電子支付與銀行角色之間有重疊。就像支付寶的「餘額寶」,用家可在戶口內存錢以賺取利息,過往只有銀行才為存款提供利息,變相支付寶取代銀行部分功能。

簡單來說,虛擬銀行可代替部分傳統銀行功能,當中包括銀行業務項目、網上銀行服務、信息發布和商務服務幾個部分。兩者不同在於,虛擬銀行不設實體分行或自動柜員機,通過電腦終端為客戶辦理所需金融業務,做到所謂「三A銀行」,即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正如微軟創辦人蓋茨曾說︰「banking is necessary, banks are not.」

花旗集團香港及澳門區行長盧韋柏則指,引入虛擬銀行不會威脅傳統銀行,因為部份產品仍需要「面對面」的體驗,不能完全在網上進行,但引入虛擬銀行有助推動整個行業發展。

支付寶勢有取代傳統銀行的可能,亦是阿里巴巴重要「武器」。(資料圖片)

第二招:推快速支付系統

對於外界指香港流動支付使用情況較內地落後,陳德霖今日反駁話不應無視香港早已擁有一個成熟的電子支付生態。以信用卡為例,2015年,香港市民平均擁有2.6張信用卡,內地居民則為0.3張,香港信用卡每天平均交易量為170萬宗,交易額達到17億元。

去年金管局發出13個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其中一個持牌人TNG Wallet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江慶恩接受《香港01》訪問時曾稱,香港成熟的金融體系成發展電子支付絆腳石:「由於每個香港人手上都持有幾張信用卡,好難說服到他們轉用手機支付。」

話雖如此,金管局明年9月將落實快速支付系統,相信有助提高電子支付效率,到時利用一個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便可進行港元或人民幣支付。這個平台會向所有銀行和SVF營運商開放,能夠在零售層面做到實時交易並打通各類營運商。金管局計劃制定一個共通的二維碼(QR code)標準,做到「一碼多端」,商戶只需一個二維碼就能對接多個支付系統。

TNG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江慶恩曾表示,香港太多人有信用卡,手機支付暫時難普及。(楊晴攝)

第三招:開放API   銀行產品條款不再是秘密

最後,金管局正諮詢銀行業界,促進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的發展。銀行透過開放API,讓第三方服務供應商連接銀行的科技資訊系統,在顧客同意的情況下,取得一些資料數據,並向這些顧客提供附加服務。

例如一些「格價」應用程式,可以透過銀行開放API收集各家銀行的產品條款,替用戶比較收費、息率等。歐洲和英國已經立法要求銀行開放API,而金管局相信,開放API能促進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為銀行顧客提供創新和貼身的產品和服務,期望今年年底前完成業界諮詢和訂定開放API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