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反斗城恐破產 源於4年前一個失敗財技?
美資企業玩具反斗城(Toys“R”Us),被傳因為要應付一筆2018年到期、金額達4億元(美元,下同)的債務,找了律師行作重組顧問,其中一個考慮方案正是進入破產程序。
香港的12間玩具反斗城,是由馮氏零售集團與玩具反斗城亞洲合作經營。香港玩具反斗城方面,目前未有澄清母公司考慮破產的消息。然而,玩具反斗城集團破產一旦成真,這個屬不少港人集體回憶的玩具零售商,隨時有關門大吉的危機,淪落到這個局面,或源於4年前一個失敗的財技操作。
根據玩具反斗城的介紹,以淨銷售額計,玩具反斗城是全球玩具及嬰兒產品領先零售商,也是全世界最具規模的兒童用品連鎖專門店,截至今年1月28日的2016年財年,在全球38個國家及地區,擁有1691間分店及257間授權店。表面看來風光,生意卻是「好看不好食」,期內收入按年跌2.22%至115.4億元,扣除各項支出後虧損3600萬元。
飽受walmart打擊
做生意要持盈保泰,不離開源及節流這兩個方面。然而,玩具反斗城的生意一直受到沃爾瑪(Walmart)等超市威脅。相較之下,玩具反斗城採取的是「大包圍」策略:將自己打造成玩具版的「超級市場」,把針對每個孩子的每種玩具都引進到各大商場,因為這策略支出大,減價空間相對少。
相反,沃爾瑪產品類別廣泛,玩具不過是其中一類,所以有本錢大打「玩具」價格戰,而且據「營銷實戰大師」米爾頓科特勒(Milton Kotler)解釋,沃爾瑪採用「80/20」營銷原則,只銷售最賺錢的20%玩具,有助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沃爾瑪玩具價格低於玩具反斗城,吸引一眾買家「轉場」,早在1998年首次取代玩具反斗城「一哥」的地位。來到近年,電商亞馬遜加入競爭,更令玩具反斗城雪上加霜。
債務利息蠶食生意收入
開源未竟成功,玩具反斗城在節流方面加把勁,兩年前宣布推行一個全歐洲管理架構,包括建立共同服務中心、外判和財務有關的後勤部門以及簡化匯報程序,製造裁掉歐洲多個高級人員、總部職位的空間,力求節省2300萬美元的成本;《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玩具反斗城今年2月又裁員約250人,佔員工總數10%至15%。此外,玩具反斗城亦嘗試降低租金成本,在2015年將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旗艦店結業。
幾經努力減少營運開支,玩具反斗城在2016年財年取得4.6億元的經營溢利,可惜仍要敗在財務成本之上,近乎被高達4.57億元的利息開支蠶食而盡,加上約3400萬元的稅項開支後,造成約3600萬元的虧損。在今年首季,利息和稅項開支仍是玩具反斗城蝕錢的重要成因,現金萎縮至大約3億元,長期債務卻較2016年財年年結時進一步上升近9%,高達50.49億元。
4年前上市失敗 被查出違規問題
玩具反斗城大股東分別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及地產公司Vornado Realty Trust,它們在2005年進行收購前,玩具反斗城已是負債纍纍的公司,有報道指高達18億元。這些大股東在2013年試圖把玩具反斗城上市,假如當時集資成功,有望減低不少債務負擔。
不過,在2013年3月,玩具反斗城宣布放棄上市計劃,據稱原因是「市場條件不利」。後續發展卻是被查出有違規問題,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指包括巴克萊和高盛在內的10家美國投行,通過撰寫有利玩具反斗城的研究報告,以換取它的IPO業務,並對有關銀行進行罰款。
上市失敗、債台高築、經營業務又未見改善,破產,也許是玩具反斗城大股東當下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