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投資(2886)銷氣量增長優於社會同期表現 估值有望升|彭偉新
濱海投資於上周三公佈今年上半年業績,整體表現仍然優於預期,主要由集團總銷氣量上升所帶動。整體管道氣銷量達9.47億方,同比升24%,高於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0.1%同比增長,為集團帶來整體的管道銷氣收入增加18%,達到32.95億港元,而管道氣的收入佔比,由2023年上半年的89%上升至今年同期的94%。
至於集團另一業務天然氣管輸服務,收入由2023年中期的2,551.7萬港元躍升27%至3,239.1萬港元,而該兩項業務升幅足以抵銷由工程施工及天然氣管道安裝的業務收縮所帶來的收入下跌,令到集團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1.19億港元,增加至34.95億港元,整體升幅達12%。
增值服務作為集團新的增長動力引擎,雖然上半年因籌備自主品牌,一定程度上影響毛利目標達成,但其毛利表現仍保持亮麗,達到2,376萬港元,同比上升31.2%。集團為了進一步提高業務發展,在原有的增值服務業務上開闢一家獨立運營公司,通過專業化獨立公司整合增值業務,正式建立自主品牌「泰悅佳」。該品牌提供多元化產品,包括燃氣設施與安防類產品例如波紋管和自閉閥等,還與中國市政工程華北總院訂立技術研究開發與合作協定,從源頭把關產品品質與安全性能,提升增值業務板塊盈利能力,以上變革為增值業務做大做強奠定扎實基礎,令該業務有更強盈利動力。
集團除了拓展新業務外,管理層還致力透過嚴格控制開支,成功將行政開支降低近3%,另外,在期內降低負債比率至71.23%後,利息支出亦同比下降9%,更在資本開支上大幅削減24%下,換取保留更多現金流。該等政策不單令集團整體管理效率提升,亦降低了接駁業務中毛利大減所帶來的壓力。
集團已完成與北燃天津、河北新天、中石化、國家管網四大液化天然氣碼頭接收站管道互聯互通,這使集團可以獲取重要的碼頭接收站資源,並持續受惠於整體燃氣行業發展。期內,集團與北燃天津、河北新天、大唐煤制氣、永和國新等企業簽訂了天然氣購銷合同,為上游產業鏈開拓合作新局面,並降低購氣成本及增加氣量。至於下游方面,集團透過供應鏈公司進行氣源統籌調度,整合資源建立華北地區資源池,有助終端市場開發,當中包括華能電廠銷氣增量7100萬方,北方玻璃每月最高用量780萬方等項目,該等部署均為集團未來發展打好穩固基礎。
部分投資者着眼於集團毛差倒退,卻忽視集團已在不知不覺間轉型成功。整個城燃行業的接駁業務無可避免地受內房低迷影響,集團則明確地轉型成銷氣公司,憑藉新開拓具競爭力氣源,集團能向電廠開闢銷售模式,並向大型客戶推行讓利銷售,雖然會短暫影響毛差,但成功開拓客戶增大銷氣量將為業績帶來長遠正面刺激。另外市場亦忽視天然氣合同年是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翌年的3月31日,即是集團新的氣源結構只運作了3個月,而且這3個月都不是傳統用氣高峰期,因此能體現的成本下降較小,當下半年進入銷氣高峰期,成本下降優勢自然會體現。
由於濱海投資整體估值仍然偏低,以現價計過去 12 個月的追蹤市盈率約 5.2 倍,而市賬率僅只有 0.67 倍,以及集團的股價對營收比率只有 0.2 倍,估值上較其他上市的燃氣股更為吸引。而且集團的Beta值更是在本地上市燃氣股中最低,只有0.36,顯示出集團市場風險遠低於同行其他對手。若果以市場分析師給予的目標價2.2港元計算,現水平仍然有超過1倍的上望空間。即使以短期股價被過分拋售而有望作出較明顯反彈,股價可以按保歷加通道中軸約1.10港元作為反彈目標,股價仍然有大約一成上升潛力。投資者可以先等股價返回0.95港元水平買入,首階段上望1.10港元,之後目標為之前的平台位約1.2元,至於股價一旦失守之前低位0.86港元則要先行沽出止蝕。
本人並沒有持有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之權益。
【財經專欄】資金流事務所.彭偉新
資深證券分析師,證券研究經驗超過20年。除了熟習基本分析方法外,對技術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術分析節目中擔任主持,曾主講多個不同範疇的技術分析研討會及課程,近年更鑽研以資金流向作為分析股市的方法,並藉不同媒體頻道與投資者分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