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指數大反彈|抄底還是接飛刀?巴菲特沽美股是做空美國經濟?

撰文:格隆匯
出版:更新:

日本股市昨天暴跌13%,兩度向下熔斷,今天向上熔斷,開盤就暴漲10%,反彈3400點,一舉收復昨日80%的跌幅。韓股、中國台灣股市也跟隨反彈。

隔夜開盤的美股更是腥風血雨,道指盤初跌超1200點,納指一度跌逾6%,「恐慌指數」VIX一度暴漲180%至65.73,創2020年3月疫情以來最高。

幸虧,美國7月ISM服務業數據在千鈞一髮之際,使出洪荒之力,就業指數重返擴張區間,帶動美股三大指數跌幅紛紛收窄。

這過山車式行情,跟玩兒似的,心臟差點都得交代在這裡:

1)全球套息交易爆倉是罪魁禍首?

沒有什麼比昨天全球暴跌更值得覆盤了,畢竟這種歷史性暴跌,可遇不可求。

在上週五美股的劇烈調整下,疊加巴菲特罕見砍倉50%的蘋果倉位消息面衝擊,日股週一下跌是板上釘釘的事。但看到日股兩度熔斷,一度暴跌15%,最終收跌12.4%,創史上第二大單日跌幅,慘烈程度僅次於1987年10月20日創下的14.9%史上最大跌幅。

韓股同樣觸發熔斷,韓國綜指暴跌逾9.5%,創史上第四大當日跌幅,還是忍不住連環輸出國粹,一個非農數據不至於幹翻全球股市吧,跌得「股災」味道都出來了。

收盤後,日本、韓國政府都説要開會商討股市暴跌,泰國乾脆利落宣佈救市,甚至有消息説美聯儲要緊急降息,簡直就是一副風雨欲來的緊張局勢。

對於本次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市場的共識是:日元套利交易的爆倉,導致股市流動性踩踏。

ETF進化論之前的《暗流湧動!警惕新一輪高波動》

雖然也提及全球最火熱交易或許要瓦解,「當利差空間有縮小的趨勢,疊加資產端如「MAG7」有回調趨勢,這一交易模式將會如何變化?」

當時只是覺得日本央行加息15個基點,疊加「MAG7」高位回調,槓桿資金肯定有負面影響,絕對沒想到日股能一日暴跌12個點。

事情也很奇怪啊,非要説是套息交易的問題,那套息資金買的肯定是美債、美股更多,要抽也是抽的漂亮國的流動性,日股加息説不定還會吸引日元迴流本土,結果卻是日股跌得比美股兇狠多了。

截至8月5日,東證指數自7月11日的高位累跌24%,日經225指數累跌25%,妥妥跌入技術性熊市,納指同期才下跌10%(不計入週一跌幅)。所以除了套息交易資金的問題,一定還有別的因素。

巴菲特瘋狂砍倉蘋果的衝擊波不可小覷。別忘了,日股可是在巴菲特的代言下,才重回全球資本市場的鎂光燈下。2023年以來,國際資本淨流入日本證券市場的規模高達25萬億日元。

巴菲特瘋狂賣出蘋果的消息傳出後,社交媒體X甚至在傳播巴菲特史上最明顯的四次出貨的一張圖:2000年互聯網泡沫,2008年次貸危機、2020年疫情,2024年?

(來源社交媒體:X)

更別説,日本央行每次加息,全球都得跟着倒黴。

2000年8月,日本央行加息25個基點,僅兩週後,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指跌超兩年。日本央於2006年7月和2007年2月兩次加息,第二次加息幾個月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

這樣一通渲染下,還有什麼「五角大樓神秘披薩指數出現四倍異動」(市場藉此發揮想象力:可能又有戰爭了),就問你怕不怕?

對資本市場來説,因為什麼賣不重要,賣了再説。

要説加息對日本的出口有很大影響,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出口佔日本GDP的比例是20%,而且日本跟中國不一樣的是,出口生產地主要在海外。相比對來説,日本國內企業對本土經濟基本面影響更大。

這次全球股市暴跌給予的最大啓示就是:別高估市場的理性,一旦瘋狂起來,金融反身性會離譜到常識完全無法解釋。

2)日股暴力反彈

今日,日經225指數就強勢反彈,收漲10.23%,漲超3200點,創下有史以來最大漲幅。

這當然得益於美國勞工部如騎士般臨危救市,給美國衰退論證偽。美國7月ISM服務業51.4,扭轉四年最大萎縮頹勢,就業指數重返擴張區間。

但資金顯然沉浸在「黑色星期一」的陰霾中,相比日經225暴力反彈10%,相關日股ETF漲幅從集合競爭的漲停到收盤僅有4%,均有不同程度的折價。

華安基金日經225ETF、日經225ETF易方達、工銀瑞信基金日經ETF均漲超4%,最新溢折率分別為-1.35%、-0.53%和0.04%。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從ETF資金8月5日的流向來看,昨日有資金勇敢小幅抄底納指ETF和日經ETF。

富國基金標普油氣ETF當日淨流入規模最大,達到2926.24萬元。納指ETF富國和華泰柏瑞基金納斯達克100ETF均淨流入達到1700萬元。

資金對日股ETF的配置顯然更為謹慎。南方基金日本東證指數ETF、華夏基金日經ETF、日經225ETF易方達、華安基金日經225ETF昨日分別淨流入98.40 萬元、66.32萬元、62.12萬元和59.0萬元

3)日股回調結束了嗎?

那日股這輪迴調結束了嗎?

日本經濟基本面目前來看問題不大,關鍵還得看槓桿資金出清的程度。類似於A股之前也是等雪球敲入、DMA策略等資金完全曝完,才迎來輕裝上陣。

民生策略團隊給了幾個觀察指標:

一是VIX指數能否回落企穩、以及隨着日股下跌,日股保證金交易規模及佔比的回落能否企穩;

二是套息交易相關的匯率(USDJPY、USDCNH)能否逐步企穩;

三是關注流動性層面是否會發生較大的衝擊,如:日元兑美元的貨幣互換基差(當前在-36bps,與1月末相當)。

四是對於商品可以觀測投機頭寸規模的位置。

摩根大通則認為,日股的跌幅不能單純靠外匯影響解釋,需要將美國衰退的風險納入考慮。

從6月-7月的通脹數據、失業率來看,美國經濟的確有降温的趨勢,不過這可是在5.5%的高利率環境下,支撐了這麼久,動能放緩再正常不過了。

美國7月ISM服務業51.4,扭轉四年最大萎縮頹勢,就業指數重返擴張區間,雖然製造業PMI數據跌破榮枯線,但對於消費佔比超7成的美國經濟來説,超預期的ISM服務業説明當下還沒有衰退。

美國居民負債率槓桿總體在低位,但居民存款處於低位,利息指出佔可支配收入差不多持平2008年,説明居民端的現金流是有一定問題。

7月的非農數據顯示,壯年就業率進一步提升0.1%至歷史最高水平,勞動參與率上升與歷史的衰退表現不一致(衰退時期青壯年參與率一般下降,同時伴隨失業率上升) ,但某種程度説明美國居民錢不夠花了,所以開始幹活了。

天風證券團隊拆解7月非農數據發現,薪資增速並不正常。無論是時薪同比增速,還是總非農部門薪資收入都在下滑。

巴菲特以往鮮有投資科技企業,指不了解不會投資。(路透社)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薪資下滑必然拖累消費,時間長了,衰退或許就不期而至。

其實難怪市場談衰色變,因為歷史角度來看,美國的確應該衰退,但當下經濟數據又難以支撐這種觀點。

至於最近市場都在熱議的巴菲特上半年賣出900億美元的股票,坐擁2770億美元現金,持有比美聯儲更多的美國短債(截止7月31日,美聯儲擁有1950億美元bills),究竟是不是看到了某種危機。

用我們的話來講,巴菲特這是在做空美國經濟啊。

對於為何手持鉅額的現金不投資,巴菲特在今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就回答過了:

「我們不會在5.4%利率的時候投資,但利率為1%我們可能會去投資。當然,這一點不要去跟美聯儲講。我們只會在正確的時候揮杆一擊,但很多人是隨便揮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