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會計界全球經濟信心指數輕微上升

調查︰會計界全球經濟信心指數輕微上升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和IMA(管理會計師協會)公布第二季《全球經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全球經濟進一步改善,會計師和財會專業人士的信心指數在第二季輕微上升,高於調查開展以來的中位數,其他指數包括「資本支出」、「就業」和「新訂單」,也出現小幅上升。

各地第二季的信心指數存在顯著差異,西歐地區的信心再次錄得大幅增長,與歐羅區和英國經濟的持續復甦一致。亞太地區信心繼早前大幅上漲後繼續輕微上升,其中受全球經濟改善、製造業上升周期帶動,「新訂單」指數顯著增長。北美地區的信心則大幅下跌,美國地區跌幅尤其顯著。美國經濟在去年下半年表現強勢,現時增長步伐開始減慢,最新數據反映增長在未來數季有機會進一步放緩,而未來數月的通脹走勢至關重要,聯儲局在夏季後開始放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全球的財務總監(CFO)信心指數同樣在第二季度出現可觀增長,略高於歷史中位數,至於CFO的「資本支出」、「就業」和「新訂單」指數都錄得全面增長,令人鼓舞,現時的關鍵指標反映全球經濟表現不俗。

報告顯示,反映受訪者對客戶和供應商可能倒閉的「擔憂指數」在最近一個季度有所紓緩,「融資問題」和「確保及時收付的問題」同樣未見太大風險。同時,第二季全球對營運成本的憂慮略有緩解,但仍較歷史中位數高。從區域而言,西歐的成本壓力有所減輕,但亞太、北美和中東地區的成本壓力基本上維持不變,各國央行應在制定或考慮實施貨幣寬鬆政策時保持謹慎。

報告又指,儘管北美和美國地區指數的下跌值得關注,但西歐和亞太地區經濟的進一步復甦跡象令人鼓舞,當中中國經濟在房地產市場問題持續下出現復甦,情況大幅改善。然而,儘管今年迄今全球經濟表現強勁,但許多重要的下行風險和挑戰仍然存在,特別是通脹黏性可能會限制央行貨幣寬鬆政策,而地緣政治和國內政治風險仍然很高,並將繼續帶來重大不確定性。

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重心正向何方轉移?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如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在最新結束的決策會議上繼續維持利率不變。這也是去年9月份開啟降息周期後,持續第二次暫停降息。美聯儲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近幾個月來美國失業率穩定在較低水平,勞動力市場狀況依然穩固,但通貨膨脹仍「一定程度上處於高位」。雖然此次美聯儲利率政策沒有改變,也已經被市場所充分預期,不過其貨幣政策與此前相比已經悄然改變,政策重心正在發生轉移。這種變化所釋放的訊息值得關注。

與利率不變不同,美聯儲放緩了縮表的進度。此次會議美聯儲提出,將美國國債減持上限從250億美元/月放緩至50億美元/月,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減持上限維持在350億美元/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聯儲做出「技術性」決策,放緩縮錶速度,縮表將更慢、持續更久,會在資產負債表縮減到略高於充足水平時停止,目前距離該水平還遠,接近時速度會更慢。這也就是說,從時間跨度上來看,在幅度縮小後,縮表的時間會被拉長。從政策幅度上來看,利率政策維持「按兵不動」後,美聯儲仍以類似「精準調控」的方式,放緩貨幣收縮的幅度,帶來貨幣供應和利率的邊際改善。

圖為2025年3月19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大廳,螢幕上正播放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議息會議後的記者會。(Reuters)

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美聯儲仍認為美國經濟處於穩定增長的水平,排除了短期陷入衰退的可能。美聯儲的決議表示,最近的指標表明,經濟活動繼續以穩健的步伐擴張。近幾個月來,失業率穩定在較低水平,勞動力市場狀況依然穩健。通貨膨脹率仍然有所上升。與此前類似,在當前通脹水平仍高於目標,而且黏性仍然較強的情況下,美聯儲仍然受困於就業和通脹的「搖搖板」,意圖繼續尋找到成功軟着陸的政策路徑。

不過,此次美聯儲決策的背景,與此前有所不同,一方面其完全處於特朗普政策影響之下,不得不考慮關稅等一系列「特朗普主義」政策實施的影響;另一方面,近期美國經濟放緩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市場對未來的預期有所動搖,甚至有「滯脹」的擔心,這使得市場機構更迫切希望看到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展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同樣表示,經濟不確定性很高。

對於未來的趨勢,美聯儲的看法並不樂觀。此次會議美聯儲和一些市場機構一樣,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並提高了通脹預期。在經濟預期方面,美聯儲預計今年的美國GDP增長為1.7%,比去年12月的預測下降了0.4個百分點。在通脹方面,核心PCE通脹預期上調至2.8%,比之前的估計高出0.3個百分點。另外,2026年和2027年的經濟預期也被下調,分別為1.8%和1.8%,去年12月預期分別為2.0%和1.9%;2026年和2027年核心PCE通脹預期則維持不變,分別為2.2%和2.0%。美聯儲預計2025年失業率4.4%,比去年12月的預期上漲0.1個百分點。2026年和長期失業率保持不變,分別為4.3%和4.2%。

2025年3月26日,美國華盛頓,圖為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講話。(Reuters)

就此來看,其認為通脹回温仍然是「暫時的」,更多是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擾動」,而就業市場降温,但長期變化不大,反映出當前美國經濟整體的穩定性和韌性。被稱為「新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表示,美聯儲此次延長了暫停降息的時間,看待經濟前景比此前黯淡,聯儲官員預計今年的通脹和失業率都比之前高,反映了關稅可能的影響。他指出,幾乎所有美聯儲官員都預計經濟增長有下行風險,並且認為失業率和通脹預期有上行風險。

和特朗普抱怨美聯儲不肯降息導致經濟受損相對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當前美國經濟的放緩傾向歸因於特朗普政策因素導致的不確定性增多。與此同時,美聯儲實際上淡化了特朗普經濟政策的影響。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對2025年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的預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一定程度上,這意味着特朗普關稅政策對美國消費需求方面的打擊,在促使美國經濟放緩的同時,也對通脹起到抑制作用。

就此而言,特朗普政策的實施,雖然對美國經濟不利,但卻減輕了美聯儲貨幣政策執行的難度。實際上,特朗普當地時間3月19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隨着美國關稅開始逐步影響經濟,美聯儲如果降息會好得多。特朗普還呼籲美聯儲「做正確的事」。這反映出特朗普對其關稅政策的後果有所準備,也因此呼籲美聯儲降息以減輕其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2025年3月4日,美國紐約,圖為紐約交易所中道指自特朗普宣佈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加徵關稅政策後急速下滑。(Getty)

當然,在與特朗普的「較量」中,目前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使得美聯儲更願意保持「觀望」的態度。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已處於可以降息或維持當前明顯緊縮的政策立場的階段」,當被問及是否會在5月份降息時,他回答,「我們不會急於降息。」這和市場預期的類似,美聯儲決策前芝商所(CME)的工具顯示,期貨市場預計美聯儲近期保持利率不變的概率達99%,5月也不降息的概率超過84%,6月降息的概率將近75%。因此,未來的政策走向,還是取決於經濟數據所反映的情況。

如鮑威爾所言,「如果經濟保持強勁,通脹不能繼續可持續地向2%邁進,我們可以更長時間地保持政策限制性。」「如果勞動力市場意外走弱,或者通貨膨脹的下降速度比預期的要快,我們可以相應地放鬆政策。」這意味着美國經濟的走向,實際上更取決於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的實施,而美聯儲實際上處於被動響應的地位。但如果特朗普繼續「亂拳出擊」的打法,這種不確定性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會加大。

就此而言,儘管美聯儲仍然在觀望,但在安邦智庫(ANBOUND)的資深研究學者看來,其政策重心已經有所調整。與過去更多強調通脹不同,此次在美國衰退風險增強的情況下,其開始關注就業和通脹兩個方面的平衡。一方面,這在於通脹水平已經確實大幅回落,而未來反彈的幅度不會太多,而關稅的擾動更是短期「暫時性」的。

另一方面,美國消費和就業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加,美聯儲需要從遏制通脹轉變為穩定經濟。因而,如果失業率過高,即便有通脹存在,美聯儲仍可能選擇降息。鮑威爾還強調,2%的長期通脹目標將保持不變,但將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回顧和審查,在適當的情況下調整我們的方法,以「更好地履行服務美國人民的使命」。這表明,此前有關提高通脹目標的說法並不會發生,而美聯儲對於通脹目標仍具有信心,同時對美國經濟的擔憂日益增強。

所以,美聯儲實際是為了未來降息作好了準備。換句話說,美聯儲正在為降息打開窗口,為防止美國經濟出現衰退而「未雨綢繆」。值得注意的是,與市場更為悲觀的預計美聯儲降息3次不同,其同期公布的點陣圖顯示,今年美聯儲仍維持去年12月份所預期的兩次降息。目前經濟形勢和通脹形勢的變化,並未改變美聯儲預期的政策路徑,仍然堅持「以不變應萬變」的立場。但如安邦智庫的資深研究學者所言,與其說其目前擔心美國通脹的再次回升,不如說更在乎美國經濟的穩定。

最終分析結論: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策,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同時,其放緩了縮表的幅度,更傾向於「精準調控」的方式放鬆貨幣。雖然對目前美國經濟仍具有信心,但美聯儲調降了對經濟增長預期,並短期上調了通脹預期。在關稅等因素導致美國經濟不確定性上升,脆弱性日益明顯的情況下,美聯儲正在將政策重心從遏制通脹回到通脹和就業兼顧,也為未來經濟放緩後推動進一步降息作好準備。

本文原載於2025年3月23日的安邦智庫每日金融欄目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