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審計署抽查20央企 18間都有造假
內地財務造假情況普遍,上至央企也出現虛增收入的情況。中國審計署表示,20間央企之中,多達18間在多個環節造假。
審計署表示,這18間央企虛構業務、人為增加交易及以調節報表的方式,近年累計虛增收入2,001.6億元(人民幣.下同),虛增利潤202.95億元。
中國《每日經濟新聞》引述國資改革專家祝波善指出,虛增收入與業務考核目標完成程度有密切關係,即是會直接關係到員工以至管理層的收入。
違規購銷、虛構業務 谷大收入
報道指出,最常見的虛增收入方式是違規購銷,最少有5間央企利用這個方法增加收入的「水份」,來充撑業績,總數達206.7億元。
中鋼集團、五礦集團、寶鋼集團、華能集團都分別有所屬公司,涉嫌違規購銷。
另一方法是虛構業務,例如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就通過虛構風機購銷等方法,虛增收入和成本,其中2015年虛構收入1.47億元,虛構成本1.45億元。
考核關乎前途 更與全體員工薪金掛鈎
央企要想辦法虛增收入和成本,原因是涉及考核成績與員工收入與管理層前途。根據《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考核成績會分為A、B、C、D四等,如連續兩年只得到D級或任期經營業績只能得到D級,且無重大客觀原因的話,就要「調整」企業負責人。
而利潤總額目標值亦與工資總額預算掛鈎,祝善波表示:「如果企業收規模保不住的話,工資總額就會受到影響,員工的收入也就沒有保障。」而由於工資會在考期結束之前就已經發放,如果發出去的工資獎金超過了額度,要再收回來就很困難,因此企業都不願看到收入減少。
華能集團103億海外投資 錄經營虧損
而華能集團除了上述虛增收入的問題之外,更有103.27億元海外投資項目錄得經營虧損。《每日經濟新聞》發現,早於2012年審計署提到華能集團的問題,其中有4個至今仍未完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