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說明書】25+才明白再不是小孩:家人求相處,別執著相知!
黃偉文在我小學的時候寫了一首歌給Twins,那時我很喜歡,跟同學分配角色二人合唱。但那歌詞,卻是這數年才聽懂的。有次下班,手機隨機播放,唱到一句,不禁「眼濕濕」:
「成年後,甚麼都不可再有成人遷就。不要走,前去在人群內會磨鍊到夠。」-《幼稚園》
成長是放手,偏偏人總是不依:兒時是第一次走進幼稚園,還記得你是如何抓着父母衣角哭鬧?畢業後,手是放開了,還是更緊了?因為你總會明白,所謂自由,有時只是準時回家與家人吃飯。到真正不得放手一刻,便是生離死別時,因為終於沒有人把你當小孩了。明明時日苦短,有人越大越「生性」,頑皮不再;有人卻與家人越走越遠,當中到底是甚麼出了錯?這兒就不說愛情,說說如何跟家人相處。
家人求相處,非相知;誡說:「他們不明白我!」
記得數年前「佔中」,我慶幸家人「政見」與我一致,我做甚麼決定,他們都十分支持;但這卻在不少家庭中激起「世界大戰」,兩代人分起黨派來,小則口角,大則離家出走。這樣是何等無謂?若自問沒有極高遊說技巧,加上無限耐性的,就別向高難度挑戰吧。不夠道行,倒不如轉移話題,起碼這樣大家賺了快樂,一團和氣。
你想說:「他們不明白你?」那你又何嘗明白他們呢?要知道,大家成長環境不一,所經歷的事不同,造就不同的價值觀,為何你的三言兩語便可改變他人,經歷50年累積下來的看法呢?而這回事,放諸生活大小事上,都是一樣。避談是非,不強求他們要百份百的明白自己,便會發現,其實與家人相處,並沒有想像中難。
畢竟,家人求相處,非相知。
母親節送甚麼?時間是最好的禮物⋯⋯再加一點點心思。
母親節即將來到,人人苦惱:母親節送甚麼?到哪兒吃飯?花束會否特別昂貴?
其實,最好的禮物是時間。一讀大學、再工作,人人像是插了翅膀似地,有多遠,飛多遠。但工作數年,四處遊歷,看了世界之大,老套一點說,竟發現百吃不厭的還是「屋企飯」;目標多遠大,也不及「過時過節」,不會遇上塞車,準時與家人吃飯。那當然,我不會天真地哄騙說天天都是「母親節」,一點點的心思,還是需要的。
而家母十分醒目,我問:「媽,要甚麼?」她說:「等我想想再答你。」笑嘻嘻後便很認真的在想。看來我不只要有時間、心思,金錢也是需要的。
語言無「眼」,沒有一句話是出於討厭的
關係要和諧,只要記着一點:「沒有一句罵你的話,是真心的」,便不會有「隔夜仇」了。
罵人為甚麼?很多時,只是宣洩怒氣。而你自問,發怒時候你還會說好聽的話嗎?當然不會!曾看過一篇心理治療師的分享,她跟病人說:「沒有一句罵你的話是關於你的,因為更多的,其實關於他們自己。如他們的心情、看法。」治療師反思,其實這道理放諸自己身上也一樣,又何苦介懷、執著家人說過那一兩句無心之言呢?
況且,怎樣的罵,還是改不了姓氏,怎樣的不順眼,也不曾像街上、工作上遇到的「牛鬼蛇神」吧。對他們尚可笑臉迎人,對家人為何不能?
同一屋簷下,是幾生修成的緣份能換一輩子的相處?這有多難?想到這兒,便沒有甚麼能使我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