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把握在12歲前 培育孩子愛護環境的認知、價值觀
「環保教育」要從小開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0-12歲的幼兒和兒童正處於啟發、建構及鞏固對愛護環境的興趣、認知、價值觀和行為的重要階段,所以父母在孩子年幼時,透過家庭教育和互動溝通,最能有效傳達愛護環境的觀念及環保的生活方式。
從家開始教育孩子環保行為
家庭教育的目標在於提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及鞏固家庭功能,家長日常與子女溝通時,教導他們「愛護環境」,正是一生動有趣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題目。只要能引起子女的學習動機,並鼓勵子女於日常生活中反覆實踐,並作出正面的回饋,必定能讓子女了解環保行為背後的目的和意義。
過去一年,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顯徑會所聯同16位「兒童議員」參考台灣的研究,於2022年9月至12月期間進行了「家庭因素與兒童環境友善行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s)的關係及影響」問卷調查,訪問了780名沙田區小四至小六學生。主要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與子女有較好的家庭互動與子女作出環境友善行為有顯著的正面關聯;當父母能夠以身作則並介入孩子破壞環境的行為,或願意帶孩子參與不同的環保活動,孩子更能透過觀察及於經驗中學習到環境友善行為,包括說服別人、消費習慣、環保行為、舉報劣行及社區參與。詳細調查結果將於不日發放,請密切留意YMCA網頁(www.ymca.org.hk)。
綠色生活有助改善身心健康及拉近彼此關係
不少兒童及青年會覺得環境友善行為「不太貼身」、「杯水車薪」,甚或乎「事不關己」,但事實上,從衣、食、住、行中實踐低碳綠色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更有研究指出綠色生活能夠改善我們的身心健康!
被歐盟委員會命名為2021年歐洲綠色首都的芬蘭拉迪正進行為期10年的「自然邁向健康」(Nature Step to Health)倡議,研究更綠色的生活方式對公共健康的長期影響。當中「星球處方」(Planetary Prescription)實驗過程中,測量和評估了當地參加者的碳足跡和健康狀況的變化,平均而言,只要碳足跡減少17%,整體參加者的幸福感則提高16%,疲勞分數則下降了36%。由此可見,綠色生活不僅是為了保護地球環境,也是一種關愛自己、推己及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方式。家長不妨以身作則,教育子女如何以綠色生活善待自己,方會有能量照顧他人、社區以至地球環境及氣候。
作者:卓志明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主任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