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全新展覽以性別為題 中區警署建築群百年歷史揭示女性地位

撰文:張瑋婷
出版:更新:

各地社會愈趨追求平等與共融,以達致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而香港於1841年開埠至今接近200年,由以往女性在傳統父權社會下的從屬地位,至現今擁有接受教育、投票等基本權利,本港於性別平等的道路上進程如何?大館日前公布最新文化遺產展覽「性別與空間」,以性別為主題,展出中區警署建築群首100年的歷史,展期為即日起至2023年1月15日,活動另設11場免費講座,家長不妨帶子女從性別平等角度出發,認識歷史。

中區警署建築群首100年歷史

全新文化遺產展覽「性別與空間」,將以性別角度重溫中區警署建築群於1841年至1941年期間的歷史。大館以往由男性設計、為男性所使用,在這座曾經標誌著權力與陽剛氣質的歷史建築群中,卻隱蔽著不少女性歷史,例如古蹟歷史絕少提及的女性勞動力、1850年首位錄用的女獄卒、女囚犯與其嬰兒,以及過往外籍警官的妻子在港建立家庭。展覽將利用照片、建築繪圖以及文獻資料,為大館歷史填補空白,揭露性別元素無處不在的空間建構。

+1

除了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歷史之外,展覽亦探討昔日香港社會中,有關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和結構性議題,當中包括傳統社會下的妻妾、被規管的性工作者、俗稱為「妹仔」的被販賣女性童工、自梳女等無權勢和被邊緣化的女性,以及女性積極推動變革的故事,亦會呈現性別與空間建構中形形色色的權力關係。大館文物事務主管及是次展覽的策劃人鍾妙芬指,在性別平等的議題上,除探討兩性的權力關係之外,亦應包含社會上不同人士對女性的看法、規限與歧視,因此展覽亦有展出長衫及「三吋金蓮」等女性服飾。

展覽設計加入大量鏡面,讓觀眾透過不同角度及反射認識古蹟,最後一部分更邀請觀眾登上具象徵意義的鏡面平台,透過反思自身的性別角色與身份,為展覽體驗畫上句號。

+1

鍾妙芬表示:「『性別與空間』設計成一個安全和省思的空間,藉以開展性別和社會公平的深刻討論。我們嘗試從多角度理解歷史,正視當中不平等的各種形式,更探討不公背後的原因。審視現有結構或環環緊扣的權力系統,當中決定了誰是自由或被奴役、強大或無權勢、誰人支配或是從屬。『性別與空間』展現了性別身份是複雜、多層次和不斷轉變的,以及為何需要糾正歧視行動,推動社會多元共融帶來正面改變。」

她續指,展覽雖涉及童工及性工作者等議題,但認識歷史正是一個重新了解及教育價值觀的方法,「當時的歷史及環境會影響不同人的經歷及所作出的選擇,亦可以讓我們學習看待事物時,考慮別人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處境,我相信家長帶小朋友看展覽時可以正面地灌輸關於平等、接納差異等價值觀。」

11場免費講座 2場工作坊

大館將由11月17日起,舉辦11場名為「性別沙龍:對話」的免費講座,透過少數族裔聲音、男性凝視、性工作與人口販賣、家庭傭工等多樣化主題,鼓勵觀眾建立批判意識及能動性,共建更平等和包容的社會。大館同時另設兩場有關客家與圍頭婦女傳統的花帶製作工作坊,以及粉嶺龍躍頭女性村民「哭嫁歌」演出,兩場工作坊須預先網上購票,有意參加者可到大館網站留意詳情。

「性別與空間」

日期:2022年11月5日 至 2023年1月15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中環荷李活道10號 大館 01座複式展室

情意結:香港客家、圍頭花帶製作工作坊

日期及時間:2022年12月3日-下午2時至3時/2023年1月7日-下午4時至5時
報名方法:網上報名費用:每人港幣$100/親子(一大一小)港幣$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