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怎樣幫助孩子從環境中學習?家長齊分享獨門優質刺激例子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家長帶孩子外出,不論到超市購物、外出用餐,抑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總會遇上孩子欠缺耐性的時刻,因而令家長害怕帶孩子前往相關場所,但此舉同時亦會減少讓孩子置身外在環境中,令他們失去不少學習機會。除了家長及學校,環境是孩子的第三個老師,家長應幫助孩子從這位「老師」身上學習,運用優質刺激原則,讓孩子勇於探索,從而獲得多方位學習。

身為家長,必定關心孩子的成長,希望他們獲得全面發展。何不善用環境,幫助孩子從不同體驗及活動中學習?例如帶孩子到超市,超市的環境有助加強孩子的管理及組織能力,透過觀察貨架學習分類,而購物過程中更有助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外出用餐則有助建立親子關係,家長可利用以上相處機會跟孩子對話,製造溝通機會,同時幫助孩子加強社交溝通,從中學習適宜的社交技巧及行為。另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更是創造優質親子時間的好機會,家長平日生活忙碌,可利用乘車的空檔時間與孩子交流,為孩子製造正面的出行經驗。

家長分享秘訣 輕鬆從環境中學習

家長只要掌握正向行為支援原則,創造合適的環境讓孩子探索,自然可以幫助孩子從環境中學習,包括多以孩子角度觀察事情,選擇孩子明白並能參與的活動。家長宜事先與孩子共同討論日程或計劃活動,避免只讓孩子陪同家長處理事務。活動過程中,家長更應身心投入,盡量增加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從而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早前一眾家長們於遊戲活動中分享了各自的經驗,以優質刺激原則幫助孩子發展,促進身心成長。當中有家長讀者分享獨門優質刺激例子:「我自己很喜歡觀鳥及攝影,所以經常帶兒子去郊外拍照,事先定下目標,更能提升他的專注力,例如任務為拍攝白鷺,及後我們會將拍攝的照片打印,讓兒子製作集鳥小本子,日常在家也可以重溫及增加話題。」

對於幫助孩子學習,有家長充分運用公園的環境,以孩子角度出發,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好記得囡囡K1 的時候,好不喜歡認讀中文字,但有一次去到公園,我偶然執起一條粗樹枝在沙地上寫了幾個中文字,她表現出十分感興趣,在沙地上不停模仿我寫字,自此之後我運用沙地寫字遊戲和她寓玩樂於學習,她開始對中文字感到興趣,這是大自然給小朋友的刺激。」

用小遊戲創造親子回憶

為了讓孩子安心在社區中探索,不少家長都會與孩子事前協定及訂立規則,例如帶孩子乘搭電車前,會透過圖片及短片,讓孩子先了解電車及乘搭流程,更會事先約定乘車期間要安坐座位上,不能亂跑。完成約定後會有獎勵,可到孩子喜歡的地方遊玩。亦有家長會大花心思創造認識社區的小遊戲,例如透過尋寶遊戲尋找社區特色,拍攝如路牌、樹等指定物件,既可增加孩子的常識,又可拍照留念,創造親子回憶。

參考了廣大家長所分享的秘訣後,不妨多為孩子創造學習機會,運用優質刺激原則,幫助孩子從環境中學習,發掘意想不到的成長驚喜!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