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早產BB遇十號風球出世 連串手術令暖爸被炒:小朋友係第一位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很多人都說,男人要接受自己是一名父親的時間會比較長,因為小Baby未會溝通撒嬌叫「爸爸」。不過,對Henry而言則是沒有多餘的思考時間。兒子朗森在24周零5日時需要緊急分娩,身體細小又虛弱,還需面對一連串的手術和突發情況,甚至因此令Henry失去工作。一下子成為爸爸,還臨時面對失業,樂觀暖爸只說:「冇工作好小事,小朋友成長係第一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0年前韋森特為本港帶來十號風球,相信Henry也畢身難忘。當時太太的胎兒只有24周零5日,離足月迎接小生命原本還有3個月的時間。但是,小寶貝朗森卻急不及待要出生,結果太太在惡劣天氣下入院緊急分娩。

Henry憶述,嚴重早產的朗森只有1.7磅,各個器官尚未發展成熟,剛出生的朗森細小如一個750毫升水樽。別的父母可以和新生兒開心合照,Henry和太太二人卻連觸碰兒子機會也沒有,他便隨即被送到NICU(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兩夫婦當時對早產BB毫無認識,腦袋一片空白,醫生還告知朗森情況並不樂觀,存活機會只有一半。

但Henry很記得醫生說:「爸媽你們有多大信心,孩子的生存希望就有多大。」這說話成為夫婦倆的強心針,有信心兒子一定會好起來。

兒子三度生死徘徊 醫生:或過唔到今晚

朗森在NICU住了128天,三度在生死邊緣徘徊。

出生後7、8日,小朗森使出現爆肺情況,肺部脹大並開始壓住小心臟,醫生要在朗森肺部針刺舒壓,令心臟恢復正常心跳。過了第一關後約50多日,因為朗森的肺部仍非常虛弱,維生指數低,醫生提示有機會「過唔到今晚」。夫婦整夜無眠,在家等候醫院電話,結果電話一直沒響起,幸而再捱過一關。

朗森在NICU度過了2個多月,卻出現視網膜脫落,如不治療就會失明,但只有70日大的嬰兒接受全身麻醉的風險非常高,兩夫婦心裡很糾結,最後仍決定讓兒子接受3小時的激光手術。第一次不幸手術失敗,第二次才成功,Henry和太太的心情猶如坐過山車般,後來轉到普通病房才鬆一口氣,朗森最終在醫院共住了176天才出院回家。

當時Henry因經常要處理兒子連串手術及突發狀況而請假,結果被公司辭退,從事建築的他十分豁達:「冇咗工作好小事,可以再搵過,但小朋友成長要放首位!」他亦慶幸自己當時被炒,才能貼身照顧兒子2個多月,其後才再投入職場。

+2

出院後仍挑戰重重 多重治療下追發展進度

小朗森出院亦不代表他完全健康,因為他的肺部功能仍然很弱,需要依靠呼吸機輔助呼吸,吃一瓶奶已要用上幾小時,照顧上很吃力。

出院後第一年,朗森除了覆診外未試過嘗過逛街、遊玩,全家都常處於戒備狀態,怕一不小心就令小朗森受感染。早產亦令朗森的發展能力較遲緩,醫務社工向Henry介紹協康會的早期教育及訓練,後來朗森更入讀了協康會康苗幼兒園的兼收學位,同時在中心內接受協康會的專職治療,包括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終於,朗森在3歲多終於能說出較完整句子,4歲多能不用輔助下走樓梯,成長令全家人都感到鼓舞。

十歲的朗森現時就讀小學三年級,成績中上,令Henry和太太大為放心。

+3

疫情下不幸感染 擔心兒子肺部健康

早前在第五波疫情下,朗森亦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後來連Henry和太太也先後確診,只有姐姐樂心未染疫。由於朗森的肺功能先天較弱,夫婦倆非常擔心他有嚴重併發症,幸而只高燒數日便康復。

+1

疫情之下一家人在家的時間多了,Henry於是善用在家的日子,成為協康會「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早產嬰家長支援計劃」的義工,冀以過來人經歷支援同路人,疫情期間,以線上方式與其他家長進行交流及分享。

早產嬰出生的首3個月是家長最迷惘無助的階段,以往坊間的服務較多是針對照顧早產嬰兒的訓練,卻未能及時為這群家長提供情緒支援。協康會「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早產嬰家長支援計劃」於2022年4月展開,正填補這方面的服務空缺,目的是為早產嬰家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支援,由孩子出生一刻為父母提供早產嬰關懷包、情緒輔導等服務,計劃開展至今已支援超過200多個家庭,目標每年支援4,000個早產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