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異常哭鬧 沒發燒也要求診 醫生稱「這東西」易被家長忽略

撰文:媽媽寶寶
出版:更新:

或許因為有溫度計可測量寶寶的體溫,所以,父母對於發燒總是有相當的敏感度,一旦量到38°C的體溫,就緊張不已,即使在半夜,也會抱着孩子往醫院急診室衝,深怕孩子的病況嚴重。

不過,孩子生病只有發燒的症狀嗎?台灣輔大醫院兒童急診主任王聖儒表示,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發燒就怕感染病毒?一文看懂新冠肺炎與感冒5大不同

+6

狀況1.長時間異常哭鬧

王聖儒醫生指出,「父母對於異常的哭鬧應提高警覺!正常狀況下,寶寶的哭泣應該在1~2小時內被安撫,如果把寶寶餵飽了、尿布也換了,寶寶仍持續哭鬧超過3小時的話,請務必送醫檢查」。

他分享曾在急診室遇到的案例,「焦急的爺爺和媽媽抱着一個哭鬧不止的一歲寶寶來到兒童急診室,小寶寶躺着哭、坐着也哭、抱着更是哭,沒發燒、沒咳嗽、流鼻水,也沒有外傷的經歷,就是不停地哭鬧,從昨晚到現在,可想而知照顧的大人們都已經無計可施、精疲力竭……」。

為了要找出寶寶哭不停的原因,王聖儒醫生必須檢查寶寶的全身,在媽媽為寶寶解開尿布接受檢查的瞬間,眼尖的他看到了一個畫面:有一根細細長長長的「頭髮」,纏住寶寶的小雞雞(生殖器),甚至已經打了一個死結在生殖器前端。 因為充血腫脹的關係,整個包皮被細長的頭髮像肉粽繩一樣分成四部分,而髮絲則深深陷在腫脹的包皮內……

相關文章:一條頭髮險令寶寶截肢 媽媽憶述兒子經歷:兩隻腳趾都變成藍色…

然後,王聖儒醫師一點一點的切斷纏繞在生殖器上的髮絲,一點一點的鬆開「痛及心扉」的綑綁,幸好小寶寶的包皮還沒因為缺血太久而壞死,站在一旁的媽媽和爺爺終於鬆了一口氣。

王聖儒醫生指出,這種罕見的案例稱為「頭髮止血帶症候群」,不時可在兒童急診室見到,好發於一歲以下的幼兒。他解釋,「長髮纏住手指頭或陰莖等部位,若一時未發現,隨着活動而越纏越緊,就像止血帶一樣,血流得過去但回不來,因組織腫脹而無法讓血液回流,可能造成組織壞死,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截肢」。

他補充,相對於腳趾頭跟生殖器8成以上由頭髮纏繞,「手指頭」則大部分是由「手套內鬆掉的線條」所纏繞。他提醒,父母在照顧嬰幼兒時,如果碰到原因不明的持續哭鬧時,記得「牽一髮而動全身」~仔細地打開尿布、手套、襪子找一找有沒有頭髮或線頭纏住他的小雞雞、小指(趾)頭。反之,在幫寶寶套上手套、穿上襪子或包尿布前,務必檢查裏面是否有線頭或髮絲,避免讓手指、腳趾或陰莖在無意間被纏上。

頭髮不只會纏繞.也能扎進皮膚

頭髮可能在無意間纏繞於身體凸出的部位,也可能非常剛好地穿進皮膚,產生的痛感亦足以讓寶寶出現異常哭鬧。王聖儒醫生指出,赤腳走路的寶寶踩到掉落在地上的頭髮,碰巧在某個角度下,頭髮就這麼刺進了皮膚內。木屑刺進皮膚內會痛,頭髮扎進去也一樣會讓人覺得痛,而導致小朋友出現異常哭鬧或躁動不安的狀況。

相關文章:孩子發燒別只靠退熱貼散熱 若皮膚變紫、哭泣沒眼淚要立即就醫

+13

面對異常哭鬧.兒科醫生必進行全身檢查

王聖儒醫生表示,「父母多半只看到孩子哭鬧的表現,並不知道之前發生了甚麼事,例如最近英國的案例:可能是孩子吞進了鈕扣電池,但父母沒有看到吞下去的情況,就看到孩子不停地哭,還有喘的樣子」。他還分享一位正在接受復健的腦麻兒,因外傭用力過大硬扳孩子的大腿,竟然造成其大腿骨折,無法以言語明說的孩子,當下只能以哭泣表達,後來因為王聖儒醫生檢查時,發現兩邊大腿不太對稱,經過X光一照,才發現是大腿骨折。

身在急診室的王聖儒醫生,曾經連續收治兩個顱內出血的孩子,一個哭不停,一個不停抽搐,從外觀檢查兩個孩子,身上都沒有瘀青,但意識看起來怪怪的,眼睛不時地往下看,他懷疑是腦壓增高所造成,經電腦斷層與眼底鏡檢查,確認為嬰兒搖晃症候群所導致的顱內出血。他說,「受到兒虐的孩子,經常以異常哭鬧的方式傳達他們所承受痛苦的訊息,因此,當孩子有異常哭鬧的狀況時,請父母務必提高警覺,並給予更多的關心。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無法用口語表達身體的不舒服,只能以哭聲表達,所以,請多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和機會,努力找出讓孩子哭泣的原因」。

對於只有異常哭鬧的孩子,王聖儒醫師強調,「檢查時,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身上的衣服、尿布都要解開,連手套、腳套都要脫下,全身從上到下,由正面到背面,都要仔細地檢查一遍。確認全部都沒有問題時,才會懷疑可能是腸絞痛所致」。他說,有一次解開孩子的尿布後,看到尿布上有血漬,檢查發現肛門周圍都有裂傷,細究之下,原來是硬大便卡住肛門口造成的。

相關文章:一文睇清|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新冠肺炎 小朋友發燒非關鍵病徵

+5

狀況2.突然的異常

王聖儒醫生指出,「若孩子突然與平常不一樣,也是父母所要小心的狀況」。例如:食欲不錯的孩子突然吃不下、平日排便正常卻突然好幾天不排便,他解釋,「最近流行的諾羅病毒腸胃炎,有些孩子初期的症狀之一就是食欲不佳;有些小朋友哭鬧合併肚子很脹或嘔吐,可能是因先前為治療腸胃炎而服用止瀉藥(如:Imodium),抑制了腸胃蠕動,氣排出不來,當X光一照,明顯看到脹氣,這種狀況叫做「麻痺性腸阻塞」。

若是感冒後,退燒了,但活力依然不好,且合併胸痛、呼吸喘、心跳過快、頭暈、無力或肚子痛的症狀,就要很小心是心肌炎!此外,如果感冒的症狀持續幾天後,突然下肢無力無法下床,可能要擔心是腸病毒D68型感染,造成急性無力脊髓炎 (單個或多個肢體突然發生無力性麻痺的症狀)。

他說,曾經同一星期收治了3個原本活蹦亂跳的孩子,主訴腳忽然痛到無法走路,檢查後,都是「化膿性關節炎(或稱急性細菌性關節炎)」。其中兩個是小學生,一開始都有先發燒的症狀,不料後來都向父母表示關節痛,走路一跛一跛的,家長以為是體育課太激烈不以為意,疼痛持續一兩周,最後痛到無法站立,才掛急診。就醫後,經過一系列抽血、影像檢查,最後驗出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關節腔感染,除了把關節內的積膿抽出外,並接受抗生素治療4~6個禮拜才痊癒。

王聖儒醫生解釋,「兒童化膿性關節炎最常見的原因是細菌經由傷口或其他地方進入血液,定居在關節附近,因此處血流充沛,造成血行性的感染,常見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感染。化膿性關節炎嚴重時可能會造成關節軟骨或生長板受損」。

此外,父母對孩子吃多吃少很敏感,只要吃不多,往往很擔心是否病了?王聖儒醫生表示,「為了更客觀了解孩子是否真的吃很少,會問父母:平常一餐的奶量、副食品吃多少,兩相比較才能確定是否真的如父母所言『吃很少』,客觀來看:連續兩三餐或一天都吃不多,才符合『吃很少』的意義,以避免大小餐的狀況」。

相關文章:日本兒童平均蛀牙0.6顆 香港平均2.2顆 3大原因形成蛀牙問題

+28

用活動力評估孩子的狀況

王聖儒醫生指出,臨床上,常用「小兒三角評估法」快速評估小孩的病情,包括:外觀、呼吸與循環,其中的外觀就是指「活力」,可從與孩子對視觀察其眼神,若兩眼無神、眼皮無力地垂着,整個人軟趴趴的,跟平常沒有一刻休息的模樣相比,明顯不同,表示孩子的病況可能不簡單。還有哭泣聲音的宏亮與否也能掌握孩子的活力,「哭得聲嘶力竭,活力ok;哭聲微弱如小貓叫,活力差,就要小心了」。

他說,在診間,不會一開始就幫孩子進行理學檢查,而是先問病史,並拿貼紙或玩具逗孩子,趁機觀察孩子的眼神與互動,孩子如表現出想玩的樣子,代表活力還ok;反之,即是活力不佳。

狀況3.持續一段時間的異常

有些時候,孩子的異常變化需要一段時間才被父母注意到,王聖儒醫生表示,「通常是體重下降了一段時間,讓父母察覺孩子健康是否有異。提醒父母,發育中的孩子,體重應該往上增加,若是停止增加或變瘦,都代表孩子可能有腫瘤、慢性感染等疾病,建議定期量體重,從體重變化掌握孩子的健康狀況」。

他分享一位初中生忽然輕了10公斤,等父母發現孩子活力變差,大概已經是兩三個月後的事。來檢查時,做了很多檢查,直到照肺部X光,看到滿是白點的肺部,最後確認是肺結核,可是孩子完全沒有咳嗽症狀,因此被家長輕忽了。

王聖儒醫生提醒,罹患第一型糖尿病者會暴瘦,「若孩子多吃多喝多尿,但體重變輕,必須就醫」;反之,孩子胖胖的,脖子後側的皮膚出現特別黑且紋路特別深,像一條帶狀一直延伸到脖子兩側的話,則要小心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黑色棘皮症。還有些內分泌疾病則會讓人變胖或體毛過多,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在在都需要父母留意。

另外,一段時間的便秘或超過兩周的腹瀉,都應就醫檢查,他說,「便秘可能因巨結腸症或甲狀腺低下引起;腹瀉有可能是服用抗生素過久所致」。

還有孩子常會喊「關節痛」,但父母可能以為是「成長痛」而不以為意,王聖儒醫生指出,「可用是否有特定時間不痛來分辨,放學回家才痛,而且是兩邊輪流的為生長痛;一整天的某一邊都很痛,多半可能是腫瘤或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若誤以為是成長痛,將延誤後面的診斷」。如孩子經常喊頭痛,也不要輕忽,「如果發生在半夜或清晨,會痛到醒或伴隨嘔吐。或是頭圍快速增加、視力模糊、視野缺損、複視、步態不穩或平衡感不佳,要小心是腦部腫瘤」。

相關文章:兒童身高|別讓孩子吃得太肥膩 可致性早熟 隨時提早「唔識高」

+12

孩子說不舒服.是真的?還是裝的?

當孩子喊「不舒服」,有的父母可能認為孩子因拒學而裝病,而未予理會,但萬一真的是不舒服,父母的置之不理將有可能造成永遠的遺憾。王聖儒醫生指出,「若是拒學,說不舒服的時間點多在剛起床、上學前,真的去學校後又沒事了,可以不用太擔心。不過,當不舒服影響到孩子的睡眠、行走步態、無法進食,而且不是只有在家痛、連在學校也痛,應該就是真的有問題了,務必就醫檢查」。

他建議,若父母怕誤判的話,不妨讓兒科醫生來確認,「因為孩子怕看醫師要檢查,往往聽到要就醫,裝的孩子就會推拖,甚至表示『好了』。至於真的不舒服的孩子,往往能觀察到出現眉頭深鎖、痛不欲生的表情」。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不是只有發燒要就醫!孩子出現3大狀況,必須就醫檢查,尤其異常哭鬧超過兩小時仍無法安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