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利是攻略】大人細路點樣睇:長輩未婚 已婚後輩派唔派?
農曆新年快到,小朋友和未婚人士最期待的也許是收利是的一刻。他們希望今年收到幾多利是錢呢?金額的多寡又是否最重要?我們在街頭訪問了20多位市民,當中包括小朋友、中學生、夫婦及長者等,並給他們兩個情境題,如長輩未婚,已婚後輩應否派利是?在他們的答案內,我們可從中了解大家對於利是的看法。
攝影:陳焯煇
農曆新年快到,小朋友和未婚人士最期待的也許是收利是的一刻。他們希望今年收到幾多利是錢呢?金額的多寡又是否最重要?我們在街頭訪問了20多位市民,當中包括小朋友、中學生、夫婦及長者等,並給他們兩個情境題,如長輩未婚,已婚後輩應否派利是?在他們的答案內,我們可從中了解大家對於利是的看法。
攝影:陳焯煇
兒童教育|在教養的過程中,家長們都想知道怎樣培養孩子持續進行良好行為。其實,家長的回應至關重要,鼓勵孩子正面行為同時減少做不當行為,以下整合了4個鼓勵好行為的方法,家長可以參考並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運用。
根據基本行為理論,每個行為也會產生後果。後果是指行為發生後所得到的反應或結果。當孩子的行為得到正面的回應(如讚賞或獎勳),會增加未來做這行為的機會。相反,如果得到負面的反應(如批評或懲罰),則會減少再做的機會。因此,透過改變行為的後果,家長可以有效地強化理想行為,減少不恰當行為。
1. 口頭讚美
多用描述性稱讚,如「小寶幫媽媽收拾好顏色筆,真乖」。讓兒童明白因為做了什麼行為而得到讚賞。
避免帶貶意的稱讚,例如:「原來你都懂得排隊,這樣才是好孩子」。同一句說話,既有讚賞但又帶有批評,會令兒童覺得混淆,難以理解究竟是在稱讚或是怪責自己。
不要怕讚壞孩子,因為只有當他們做了不恰當的行為,家長也稱讚他,那才會被「讚壞」。
表現好時,應該給予讚賞。即使未能成功做到,亦要稱讚和鼓勵他的嘗試和努力。
2. 目光注視或動作鼓勵
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多加留意,可避免因缺乏關注,而刻意搗蛋來吸引別人注意。
正面的注意包括向他們微笑、眨眼、看着他活動、豎起拇指稱讚、輕拍肩膀或摸摸頭等。但亦要留意這些表達方式是否他們所喜歡或接受的。
3. 給予獎賞
給予獎賞時,要讓兒童明白因為做了什麼而得到獎勵。每個兒童的喜惡也不一樣,對一個孩子吸引的東西,另一個孩子未必喜歡,所以給予獎賞時要留意個別的喜好。
不用擔心給予獎賞會令兒童變得依賴獎勵或物質主義,因為在協助兒童建立行為習慣時,須要給予正面及肯定的回應,讓他們明白那些行為做得好。當那些好行為變成習慣之後,就可逐漸減少給予獎賞的次數。
4. 行為獎勵表
兒童表現好的時候,可在行為獎勵表上蓋印或貼上星星。當累積到某個數目時,就可換取獎賞,例如有趣的活動或物質獎勵,藉以鼓勵兒童的好行為。
使用行為獎勵表的步驟:
1.準備獎勵表,向孩子解釋用途。
2.商討「目標行為」及「獎勵」,並填寫在表上。
3.孩子達成目標行為時,蓋印或貼星星並稱讚。
4.累積到指定數量後,給予獎勵。
使用要點:
1.目標行為應簡單明確和具體,並用正面字眼,如:「先舉手,然後回答問題」。
2.目標初期設低,讓孩子容易達成,建立成功感,之後再逐步提高難度。
3.不應刪除已獲得的印章作懲罰,以免失去信心。
資料來源:教育局《處理兒童的行為、情緒及學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