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期淋巴癌康復十年 兩子媽媽在病中轉人生跑道:從不講Why me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患上癌症並不代表走進了死胡同,13年前芷荺媽媽確診患上第四期淋巴癌,當時大兒子只有2歲,她直言:「擔心囝囝冇媽媽。」但她依照樂觀面對,更在完成療程後喜獲幼子,圓滿了她想要第二個孩子的夢想。這十年多,芷荺從不會說「Why me」,反而視這場大病為人生的轉捩點,讓她擁有美好的家庭和喜歡的工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芷荺一家人在家為長子慶祝生日。

原職社工的芷荺憶述患病前的工作壓力很大,除了社工的本職,還需處理不擅長的行政和人事工作。當時她也想過,不如辭掉工作,專心照顧長子恩諾。「囝囝交咗畀奶奶湊,一直想用多啲時間陪小朋友成長,但唔捨得份人工。」她說。

2007年的一天,她摸到自己的後頸有肉粒凸起,同時持續發高燒和咳嗽,她已有預感「唔係小兒科」。「整整一個月,做咗好多檢查都未搵到咩事,又試過以為係肺癆,最後先確診係第四期淋巴癌,已經擴散全身。」她指,當時情況急到醫生要她立即入院進行化療。

毅然辭職 和兒子發掘生活樂趣

「既然病咗,更大條道理立即辭職。」芷荺得知患病後,便辭職和接回兒子親自照顧。由於丈夫請了工人姐姐幫忙,她更能專心地陪伴兒子成長,直言心情「輕鬆晒」。每天陪兒子上學、到公園玩,和生病前的生活截然不同。

病情過去十年有多,她每每談起也沒有常見病人的憂愁,反而言談間繼續大笑,態度十分正面。難道她沒有想過病情惡化怎麼辦嗎?面對這個問題,她還是幽默地說:「我擔心囝囝冇媽媽,多過怕老公冇咗老婆!」而且,她指當時兒子只有2歲,對她的病只有不能一齊入醫院的依稀記憶。

「我從來不會講Why me。擔心未發生嘅事,嚇死先都未病死啦!」她又積極地去思考如何利用閒賦在家的時間,決定在兒子上學時在家開設Playgroup,繼續用自己的專業回饋社會。

+1

長子依稀留恐懼 幼子忽然「報到」

接受化療半年,體內癌細胞竟一掃而空。「但私家醫院醫生話我有8成機會復發,我唔忿氣,可能我係個2成呢!」她決定不再繼續其他治療,只要定期檢查,持續觀察。

「我同囝囝好少直接提及患病嘅事,佢會好緊張我去覆診,佢好驚(結果)唔好但佢唔敢講。可能佢安全感係缺少啲,到佢小五,我哋用左一年時間做情緒輔導。」

而她趁康復期間,帶兒子到新加坡探望丈夫,兼去旅行玩樂。誰知照CT和大玩機動遊戲的同時,小兒子已「報到」。「我非常驚喜,我一直想生第2個小朋友,但發現時原來照過CT,立即好擔心輻射會影響BB 。」她形容小兒子性格堅毅,笑言可能與「捱過」CT順利出生有關。

每年開生日會 一個月3次BBQ留回憶

一場大病,讓芷荺的人生離開了原本的道路,讓她更享受和家人朋友一起的時光。「我病後每年都為2個仔開生日會,請晒啲朋友嚟玩、食蛋糕。今年剛巧遇上疫情,我哋就一家人喺屋企切蛋糕。」她又指,曾有一個月舉辦了3次BBQ,讓幫忙準備食物的工人姐姐也大吃一驚。

及時行樂,更令她珍惜所有。「我話從來唔驚係呃人,一開始都有喊、有唔開心。但我希望用我嘅病去祝福其他人。」

她參與癌症資訊網及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綜合傳播管理學」合作項目《下一個十年》,由同學走訪癌症同路人,紀錄他們的抗癌故事。今次新書是2008年《癌症不是盡頭》之延續,14位曾參與首本分享集的老朋友再次聚首,分享十年過後之變化。縱使經歷各有不同,但都是傳遞著同一信念—— 「抗癌路上永不孤單」!是次慈善訂購之收益,將會用於「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病人支援服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