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家抗疫常日夜顛倒 影響情緒增患病風險 4招重整生理時鐘

撰文:張嘉晴
出版:更新:

近日疫情持續爆發,家長和小朋友都會減少外出,改而留在家中抗疫。在家中長時間坐著,活動時間亦相繼下降,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不免比平時晚睡,生理時鐘大亂,長遠下來,這樣的作息會影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為了盡快改善,各位可以參考英國研究提出的4招,重回定時作息。

+1

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和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以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 最新的國際研究中,邀請了22名18至24歲的青少年,在3個星期內,以非藥物干預的方法改善他們的早晚作息時間。這數名「夜貓子」原本的平均入睡時間為凌晨2點30分,而起床時間則為早上10點15分。

這22名參加者在3個星期被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 在平常睡醒時間早2-3小時起床,並盡量在早上到室外吸收陽光。

2. 在習慣就寢時間早2-3小時上床睡覺,限制晚上的光線照射。

3. 醒來後應盡快吃早餐,每天在固定時間吃午餐,晚上7點以後不要吃晚餐。

4. 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作息時間要維持一樣。

經過調整睡眠方式後,研究結果表明,參加者能有效地將原本入睡和醒來的時間提早2小時,而對睡眠質素沒有負面影響。吃早餐的日數逐漸增加,參加者表示他們的壓力和沮喪感有減輕,白天比以往較少嗜睡,飲食習慣和心理健康都得以改善。雖然此次研究對象為18至22歲青少年,但相信對兒童亦有相同效用。

日夜顛倒影響上課工作

長期混亂的睡眠系統會引起情緒波動,日夜顛倒的作息會增加我們患病的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伯明翰大學的Andrew Bagshaw博士指出,過晚的睡眠時間會令我們難以融入日常活動,例如在白天上課或工作時嗜睡,精神狀況不佳。

與早睡早起的人相比,晚睡的人在社會中會傾向容易妥協,因為他們需要不斷適應規範的工作和上課時間表。通過上述的簡單調整,改善慣常的作息模式,有助我們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任何年齡的人都應維持穩定的休息時間,以保障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參考資料: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相關文章:長時間留家作息時間大亂 幼兒睡眠沒規律長大影響認知及專注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