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興趣三】停課在家 從3方面提升社交興趣|Karen 教養信箱

撰文:Karen媽媽
出版:更新:

不經不覺中已到了四月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日趨嚴峻,香港政府為了減少傳播病毒風險而推出了「社交戒嚴令」。相信香港人只要齊心抗疫,留在家中,必定可以共渡時艱。最近,我收到一位媽媽的短訊,我被問到在無限期停課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這段抗疫期間,大家減少社交機會,我明白到這媽媽的憂慮。為了孩子要擁有社交能力,父母應先滿足孩子的內在需要,再培養他們的社交特質。今次,我會分享3S(Security安全、Savour樂趣及Solicitude關懷),希望有助香港父母善用在家的時間來培養孩子的社交興趣。

Security 安全

記得兒子兩歲的時候,每當他見到陌生人時,他總是情緒緊張,他一方面想逃避,他另一方面不知如何應對陌生人的提問。當時,我和丈夫都無法接受且無力改變,只好透過不斷學習來尋找解決方法。

從「蒙特梭利」(Montessori)和「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的學習過程中,我了解到兒子對於社交感到恐懼和焦慮是基於缺乏安全感。當時在職的我忙於工作,只能長時間靠長老和外傭照顧兒子。由於兒子身邊有太多照顧者(caretaker),所以他難以對人建立一種信用感和安全感。因此,我為他放下工作,回家做個全職媽媽。

第一,我會做孩子首要的照顧者,意指照顧他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並長時間陪伴他們。這讓我給予孩子適時的鼓勵與肯定,從而幫助兒子建立安全感。第二,我重新設定一個日常慣例表,讓孩子過著有規律的生活。

當兒子習慣定時做固定的事情(例如:飲食、學習、遊戲及休息),他便能預知當日將會發生的事情,從而減少焦慮。最後,我利用遊戲和繪本來教導孩子不同的情緒(例如:喜、怒、哀、樂),讓兒子懂得表達情緒,並引導他用言語來表達情感和用方法來宣洩情緒(例如:撕紙、繪畫及跺腳)。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接納,從而建立安全的依戀感。

Savour 樂趣

當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長,我最希望他們學會的是細細品嚐人生,尋找忙碌日子裏微小的樂趣,也感受簡單生活中幸福的感覺。我喜歡跟孩子在家一起做感樂趣的事(例如: 聽故事和做甜品)。這些共同的嗜好不但是我們之間說不盡的話題,而且往往是孩子在外結交其他同齡孩子的開場白。例如:在公園玩耍時,即使兒子遇到不認識的同齡孩子,也會因一個共同的嗜好(例如:卡通人物和旅遊經歷)而感到樂趣,最終讓他們走在一起,並一邊閒談趣事,一邊投入玩耍。

首先,父母可以教導孩子有意識地將注意力帶到當下,覺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另外,父母應多放手讓孩子自己體驗「神馳」(flow) 的狀態,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感到樂趣的事物,從而培養孩子的個人興趣。最重要的是我們與孩子相處時有相同的嗜好和感樂趣的話題。這好像親子心靈之間加強了連結。當孩子有社交機會時,他們就會談論自己感樂趣的話題和結交到有相同嗜好的朋友。

Solicitude 關懷

孩子學習與人相處時,他們應具備正確的交往的觀念(例如: 態度和特質)。關懷是一種良好的品格特質以慷慨的行為(例如:對人表現關注和為別人做好事)來善待別人。父母若然想自己的孩子在朋輩中成為被接納的一位,我們就應從小培養孩子關懷這品格特質。美國知名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2019年12月號的刊文中分享到三個實用的技巧。

第一,父母應多讚賞孩子關懷別人的行為,而非專注孩子卓越成績的表現。第二,亞當格蘭特提及父母應為孩子創造表現關懷別人的機會(例如: 義工和捐獻)。不過父母和孩子在疫情期間都要留在家中,難以外出參與義務活動,所以我建議父母與孩子一起定期安排時間致電給親友,讓孩子體現關懷親友的近況。第三,父母應陪孩子一起反省有損品格的言行,並要求自己處處展現關懷別人的品格特質。最重要的是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樣。

其實社交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應多欣賞孩子的獨特性和關注孩子的需要。每當我們遇上育兒的難題時,父母應以正面且積極的心態去持續學習,自然會尋找到解決方法。希望今次的分享會讓更多父母認識到「正面管教」(http://bit.ly/kny-parenting-01) 的理念和技巧。下一次就讓我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吧!

作者簡介:

Karen媽媽(專頁:KIDS N YOU)

KIDS N YOU 奇遇有限公司創辦人,也是認證「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和教養專欄作家,著有《全職媽媽看電影》。Karen畢業於英國里茲大學食品研究及營養學理學士及倫敦帝國學院國際健康管理學理碩士。育有一子一女的她深入了解各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學實踐,並持續進修「正向心理學」和「正面管教」。着重運用性格優勢,深信以「不打罵、多鼓勵」的教養方式可培養身心靈健康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