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收納】與孩子一起收拾家居 自小培育家居整潔的生活態度
編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相信家長和孩子都多了時間在家中,那麼居家環境就很重要了。有沒有覺得家裏有點凌亂不堪?該是時候整理一下吧!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
整理讓我走進過同一個地區同一戶型的家。若非親眼所見,我也並不能真實感悟到人對家的關鍵意義。不同的生活習慣讓家呈現不同的狀態。而習慣來源於行為,行為最終由意識決定,只有人的意識發生改變,才有可能真正改變。
你正視過你的生活現況麼?
我們每天如同旋轉的陀螺,從沒有停下腳步歇一歇。家庭的混亂不該和溫馨畫等號,順其自然的背後其實是無能為力。我想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會放著整齊的房子不要寧可住在髒亂的房間裡吧。
你認真思考過整理的目的嗎?
整理本身不是目的,為了更好的生活才是。方法只是工具,如果我們對整理收納的認知始終停留在家務層面,那麼我們恐怕永遠都用不好這個工具。這就是我們學了那麼多技巧,看了那麼多影片,卻沒有效果的原因。整理前不妨問問自己到底為了什麼。
你引導過孩子去做整理嗎?
因為對整理認識上的片面性,所以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整理問題上也並沒有引起過重視。「孩子還少,長大就好了」的觀念麻痺著我們,而真正等孩子大了,習慣已經養成,想要再去改變已是無能為力。
親子整理的關鍵不在於家長代替孩子的整理行為,而是讓孩子參與進來,學習並自己完成整理。生活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代替,包括自己。我們總是埋怨孩子不會整理,不如想想我們到底有沒有教過他如何去做。
另外,說到人就不得不說很多家庭的一大現狀,三代同堂。因為工作壓力,孩子沒人照看,老人來同住帶孩子的家庭非常多,那麼在整理中因為觀念不同,而產生分歧的事情屢見不鮮。
不要讓物品和你搶地盤
整理收納的直接對象就是物品。我們生活在物質泛濫的大時代背景下,一方面物品的獲取變得輕而易舉,一方面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購買力直線上升。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被無數物品所包圍。物品一多,自然沒地方放,此時我們就拚命地在家中增添家具和收納工具,希望能全部塞進去。如此便出現了物品愈來愈多的死循環,本應是給人來居住的房子卻在無形中讓物品和自己搶地盤。
縱觀所有家庭,物品狀態大抵相同:
每個孩子的物品動輒多達數千件。
物品多數處於混亂、肆意擺放的狀態。
因為多而不珍惜;因為多而被遺忘在角落。
所有物品中,真正在使用的不足30%。
孩子之所以做不好整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物品多。在我的指導案例中,通常孩子一人的衣櫃就要整理3小時以上,更有甚者需要8小時。可想而知,孩子自己如何能完成。
尊重孩子,就是給他準備專屬的空間
空間的現狀上,很多家庭並非真的東西太多沒法整理,而是處於收納空間足夠東西卻擺不下的狀態。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有收納體與收納物的不匹配,比如衣服少書多,但是衣櫃大,書櫃卻小;還有的是內部格局不合理,利用率較低,物品只好堆在外面。
空間的分配上,目前住宅情況以兩到四房為主,親子整理中孩子空間分配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0-3歲(嬰兒)
大部分家庭在孩子0-3歲時並不會準備獨立房間,一方面家中老人因帶孩子需同住,並不一定有房間可以分配;另一方面,孩子尚小,需要寸步不離地照顧。即使有準備兒童房,此時也多當作儲物間使用,且為儲存大人的物品。孩子基本都與父母或老人同睡,活動區域多為臥室和客廳。這一階段基本與父母共同衣櫃甚至隨處擺放;玩具分散在家中各處,多借助收納箱、筐等完成收納。零星的一些繪本堆放在床、沙發或暫放在大人的書櫃中。此時孩子物品的收納體系還未建立,家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為孩子準備的收納區。
3-6歲(幼兒)
孩子在3-6歲會進入幼稚園,這時父母開始有意識地騰出獨立房間,但出於捨不得或孩子還無法獨立,從有意識到具體實施通常還會經歷一段時間。這一時期的孩子依舊多為與父母同睡。隨著孩子的物品逐漸增多,生活需求增多,家中一般會添置收納櫃等。即使沒有獨立的房間,也會在客廳等區域劃分出相對獨立的空間給孩子。
6-10歲(兒童)
這一時期孩子的物品種類結構發生改變,出現更多的收納需求。為了迎接孩子步入小學,家中陸續添置了書桌、書櫃等,這時兒童房正式成型,而且這一設置基本會陪伴孩子到大學以後。很多家庭開始嘗試分房,當然根據孩子成長的差異性,仍然有不少孩子與父母同睡。
10歲以後
10歲是孩子成長時期的一個的轉折點。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更願意借助10歲生日party這個儀式感,徹底完成分房。
以上內容節錄自《智慧媽媽的親子整理術──與孩子一起收拾家居》
作者:童潼
出版社:萬里機構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