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讓寶寶學好說話 3個秘技分享|程衞強
「他快2歲了,怎麼還未叫爸媽?」
「他好像不太會控制情緒,遇到不快時,很容易就發脾氣了!」
「他對故事好像沒有興趣,剛打開書,他便跑開了!」
首先,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並不一致,有的孩子先走路,有的會先說話,並不需要過早操心。跟據香港衛生署母嬰健康院所用的指標,寶寶到24個月時,應能夠說出一些單字(如爸、媽、餅、狗、糖等),如果孩子到了24個月而仍未會說話,父母便應尋求專業協助。
秘技一:戒掉電子奶嘴
那麼,孩子學說話,有什麼秘技嗎?首先,應戒掉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美國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應接觸電視(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999),而華盛頓大學也有研究指出,8至16個月的孩子,觀看電視越多,認識的生字就越少(Zimmerman et al., 2007)。甚至有學者指出,電視(包括教材類的節目)對孩子專注力構成顯著的影響(Christakis et al., 2004)。
「每次拿出故事書,他便要逃亡了!」
「說不到兩頁的故事書,他便集中不了!」
「他對書本完全沒有興趣,是過度活躍嗎?」
有不少父母都告訴我,他們的孩子都不愛親子故事時間,甚至「一見書就走」,害得家長們擔心孩子是否患上過度活躍症!
秘技三:父母變身說故事高手
其實,只要父母練得一手卓越的講故事技巧,大部份孩子還是十分享受故事時間的。什麼是良好的故事技巧呢?跟據Pegg et al. (1992) 的報告,「嬰兒導向式語言(infant-directed speech)」較能吸引嬰幼兒的專注力,Pegg及其團隊進一步指出,適當的提高音調(elevated pitch)、拉長元音(elongated vowel)、說話間有較長的停頓(long pauses between utterance)以及誇張的音調變化(board pitch contours)都能有效吸引寶寶的專注力。當然,誇張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亦能有效吸引孩子注意。
此外,父母在講故事時,亦不應該只按書上所述的「讀故事」,透過詢問開放式問題(elaborative & open-ended question)、重複孩子良好的回應、及延伸不完整應對,都有助提升孩子的讀寫能力(Lever & Senechal, 2011)。
嬰幼兒期的親子閱讀習慣,對後來的語言發展及表達能力都有着重要且正面的幫助(Karrass & Braungart-Rieker, 2005),即使單單多跟孩子溝通,亦有助孩子增加詞彙的數量、回應的長度及運用適當句法(Topping et al., 2011)。
爸媽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個說故事高手!
作者簡介
程衞強
兩子之父,香港註冊心理學家、英國特許心理學家,雙碩士學位(應用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環球商業管理)、雙學士學位(應用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現為大學客席講師、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企業顧問、創業家,卻同時是專注力不足症(ADHD)患者,現身說法讀書不需要坐定定、分心也不一定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