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品格好壞視乎成人著眼點 幼教專家:不應不教而誅
沒禮貌、說謊、大聲喧嘩、爭玩具……關於小孩的品格德育問題似乎信手拈來一堆,是小孩性本惡,還是教育上出了偏差?幼兒教育碩士及兒童文學專家鄧擎宇則認為大人不應不教而誅,他指出現在很多家長都較為著重學術成績,品德教育方面或有忽略,同時都習慣只挑看缺點,才會造成小孩頑皮的情況:「沒有人的品格是完美,大人也不是百分百品德純潔無瑕,我們何不多著眼在小孩的優點上呢?」
攝影:黃舒慧
根據正向心理學之父、著名美國心理學家Dr.Martin E. Seligman指出,人應擁有六大美德(知慧與知識、仁愛、勇氣、修養、心靈的超越、正義)及二十四種品格(包括仁慈、誠實、謙遜、感恩、公正等等),而這些美德和品格都不是與生俱來。對於有人認為現時很多小孩的品格表現欠佳,鄧擎宇認為是大人要求略為苛刻,「如果看到一棵小幼苗,我不會認為它太弱小,同樣的小孩仍在成長階段,有各種狀況是正常的,我不會不斷挑出她的問題再督促改善,而會多著眼在她的優點上。」他回憶曾看過一本繪本《艾德華 -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艾德華有時會做出頑皮的行徑,例如踢東西、欺負小動物,大人看到便不斷重複批評,認為他野蠻、骯髒、惡劣、傲慢,逐漸便變成最恐怖的小孩。後來艾德華踢了花瓶但沒有破,有人只看他身邊的花瓶便稱讚他種花很漂亮,艾德華便開始種花,鄰居亦找他幫助料理盆栽;一次他用水潑一隻小狗,無意中幫助小狗洗去身上的泥土,又獲得鄰居的稱讚,逐漸的艾德華便變成乖小孩,以後也不再頑皮了。鄧擎宇指出艾德華的行為或許都沒有改變,只是大人的著眼點轉移了。
「所以品格培養不一定是要扭轉原有的不足,可以是放大他原本就有的優點,這樣缺點便會相對被縮小。」鄧擎宇現時育有兩名分別11歲和7歲的女兒,姐姐文靜,妹妹活潑,他表示在教養時會多嘗試找出女兒可愛之處,再扶持這優點成長,「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即使是大人也不是百分百品德純潔無瑕。如果一味挑剔小孩的錯,小孩只會得到挫敗感,就算她有100個缺點,但如果我能找到她的一個優點並讓她知道,再栽培起來,她也能成為一個好人。」他又指出小孩偏向以喜惡來分辨對錯,他喜愛的便認為是對的,而非以邏輯思考來判斷,因此大人可嘗試轉變日常教導用語,引導他向好的方面發展。例如若大人不想小孩進入廚房,可以用「不如你到客廳玩耍」來取代「你不要進廚房!」「大人不斷禁止除了給小孩挫敗感,也無助讓他做正確的事。但建議他到別處玩耍是個正向語言,可引導他做對的事情。」
不應不教而誅
鄧擎宇指出良好品格是通過實踐而來的,不能只靠說教,奈何現在很多大人多著眼在提升學業成績、花時間上興趣班,忽略了品德教育,當小孩犯錯時便作出指責。要避免說教,他認為可從閱讀著手。鄧擎宇表示當太太懷孕後,便開始留意兒童讀物、後來更完成幼兒教育課程,深入認識後便深深愛上兒童文學,「它有齊多種好的文學元素,例如創意、動人情節,還有思考和道理。」
書中除了有黃金屋、顏如玉,似乎還有成為全人的秘笈,鄧擎宇指出他和太太都認為教養的核心是要讓小孩養成閱讀習慣,「當女兒三、四個月大時,便會用圖書跟她一起玩,對我來說書不是學習工具,而是玩具,如果爸媽也愛閱讀,共讀過程又開心,自然會感染小孩愛上看書。」他特別指出,父母應該要在小孩沉迷電子產品前便先跟圖書做朋友,如果跟電子產品相比,沒有聽覺、視覺刺激的圖書必然輸一大截,當小孩染上電子癮,便很難再有耐性靜下來閱讀或做其他靜態活動,「要讓小孩先知道閱讀也非常吸引、是一種娛樂。」
另一方面,他亦明白很多家長均是雙職,或是對共讀沒太多研究,鄧擎宇強調共讀不一定要有很多技巧,即使逐字直說也不是差劣,只要家長願意花時間參與其中已是個鼓勵。不過,對於共讀,他亦有以下的心得分享。
1:共讀前先看一次,知道大概內容,避免書面語轉為口語時出現「甩甩咳咳」的情況。
2:可嘗試岔開話題,夾雜與內容相關的個人感受和生活經驗。
3:在第二、三次共讀時,嘗試故意說錯字眼或內容,讓小孩指出錯處,增加參與度,也可鼓勵小孩表達。
4:不應限制閱讀時間或份量,如小孩興致缺缺,便應適時停止。
5:在小孩意猶未盡時停止,下回分解。
鄧擎宇今年與小樂思親子教育集團、小黃鴨之父林亮先生合作,推出全新的「有品Duck」幼兒正向教育系列,全套分為兩大系列、共16本繪本,每本繪本最後亦有鄧擎宇在育兒路上的感想和反省。繪本已於書展正式推出。
「有品Duck」幼兒正向教育系列
作者:鄧擎宇、凌葉麗嬋
插圖:林亮授權, 莊金全、黃文青繪
出版:小樂思親子教育集團
書展攤位編號:3B-C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