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總被孩子當成耳邊風? 該時候思考新的教育模式了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話說每逢放學時間或週末,在街上總會留意到一個現象:當百厭的小朋友到處橫衝直撞時,他們父母不是放任不管,就是破口大鬧般的說教、威脅,但往往被罵的孩子都是四處張望,毫不在乎,待父母冷靜下來後便會故態復萌。

這些家長常常為說話被孩子當成耳邊風而煩惱:「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能專心聽,再好好消化每一個字?難道我的說話還不夠簡單直接嗎?」很多時候家長都是採用直接說教的方式,以為自己說一套,孩子便會跟着做一套。這卻令孩子在成長這回事上變成被動的角色,不會積極去領略內容。孩子留不住深刻印象,那當然便成為了「耳邊風」了。

有些孩子對父母的責罵毫不在意。(gettyimage/視覺中國)

如何才能令孩子不會「左耳入右耳出」?

直接說教這一套對於我行我素的孩子已不受用,所以有些家長會利用情景代入的方法,嘗試啟發孩子思考,例如購買故事書、繪本來跟孩子說故事,請孩子代入故事角色,再思考更好的解難方法;又或者與孩子觀看電視劇集,遇上合用情景時又請孩子代入角色。但家中故事書有限,電視劇也不會每集都受用,還有其他方法嗎?前幾天我參觀了一個由香港家庭福利會和恒生銀行舉辦的「調解應用程式教學」的工作坊,見識到一個教育新一代小朋友的新方式。

由家福會主辦和恒生銀行全力支持的「恒生— 家福青少年調解計劃」最近舉辦工作坊,讓低年級同學試玩家福會新推出朋輩調解的流動應用程式。(作者提供)

是次工作坊的主題是「朋輩調解」,教導小朋友面對朋輩吵架時,如何做「和事佬」去調解紛爭和情緒管理的課題。工作坊上先由四名恒生義工隊的成員分擔角色演繹程式內的故事,接下來便是重頭戲,讓同學用平版電腦試玩「調解研究所」的App,當中包括電子繪本故事書,和故事有關的互動遊戲和問答,更有調解金句和調解知識,而當中故事都是他們生活會遇到的情節。

恒生義工隊的成員生動地演繹故事。(作者提供)

令孩子專注的竅門是好奇心

要令孩子在意你的說話,接收說教的內容,首先要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專注力。綜觀整場工作坊,參加的都是低年級同學,雖然年紀少的孩子容易分心,但不論義工說故事的部分,還是試玩應用程式的時間,同學都十分積極投入,主動了解故事和人物之間的衝突,答對不少問題。顯而易見有趣的故事能激發同學的好奇心,吸引他們專注接下來的情節發展,而互動遊戲和問答則令同學思考故事背後的訊息,調解知識就是總結同學應該吸收的訊息,程式的設計流程一氣呵成。

低年級同學都十分投入。(作者提供)

靈活運用電子產品 有助孩子成長和親子關係

現今孩子面對的世界和我們成長的時代已十分不同,那麼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要配合時代而進化。雖然電子產品常被詬病為是孩子的電子奶咀,父母不應依賴電子產品管教子女,但不可置疑的是電子產品確實能得到新一代小朋友的專注。那何不嘗試發揮電子產品除了電子奶咀以外的用途,令它成為能教育孩子的產品呢?這一個調解的流動應用程式,前世也是繪本故事書,後來把繪本故事書設計成流動應用程式,加入互動遊戲、聲音等元素,令新一代小朋友不但不抗拒,更願意主動從遊戲和故事中主動發掘故事的意義。

而且流動應用程式的好處,便是開發者可以因應目標用家來設計程式。這個朋輩調解的程式,特意在說故事部分不加上配音,目的是希望家長能參與其中,代替故事聲音來說故事,和孩子共同專注在程式上。互動遊戲更有單打和雙打的設定,亦是家庭合家歡時間的選擇。再者程式內的繪本故事書會一直更新,彌補了普通故事書只有一個故事的缺點。

家長和孩子共同專注在遊戲上時,孩子對家長的說話會更願意聽從。(gettyimage/視覺中國)

如果家長在煩惱孩子為什麼總是把說話當成耳邊風,為孩子「不聽教」感到心累迷茫的話,不如嘗試轉換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不斷的提醒來令孩子耳濡目染,若論時間成本,說教和責罵雖然每次只是十多分鐘的事,但既然孩子的教育需要一個童年的時間,那何不利用一個令他們更根深柢固,更愉快的方式呢?

內容提供:我要做記者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在為孩子把你當成耳邊風而煩惱嗎?」​】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