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小一】品格比才能重要 4個幼稚園階段培養的觀念丨博士媽媽

撰文:博士媽媽
出版:更新:

孩子愈大愈難教,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上小一前就培養他們擁有良好的品格,讓他們知道什麼事是應該和不應該做的。

相信不少家長現在正忙於為小朋友報讀小一或幼稚園而作準備,希望孩子能突圍而出。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才能,學校最重視的並非孩子擁有多少張證書、參加了多少項課外活動,校長和老師最重視的,還是學生的品格。所以,我今次會與大家分享一下小朋友在學前階段時應有的品格,和千萬不要養成的壞習慣。

一、不要養成討價還價的習慣

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完成功課、完成一件事和聽聽話話,所以往往會與孩子講條件,例如孩子考獲100分,便送禮物,又或會送一部智能電話給他們。同樣,孩子亦會有樣學樣,學懂與家長討價還價。我們經常會在周圍聽到孩子跟媽媽說:「是否做完功課就可以去玩?」、「讀完半小時書是否可以讓我看半小時IPad?」等。這時,我會建議家長切勿就範,因為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責任,如上班是父母的責任,讀好書是小朋友的責任,不應讓小朋友錯誤地以為做好應做的事便可討價還價。

要讓孩子知道讀好書是他們的責任。(Gettyimages/視覺中國)

二、從小就需要學懂尊敬長輩

許多孩子都是由四大長老照顧,愛孫心切的長輩經常遷就孩子,甚至變質成縱容孩子。許多小朋友到老人院探訪時是懂得尊重老人,但回到家時卻又對照顧他們的四大長老或長輩呼呼喝喝,甚至不揪不睬。作為父母親,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尊重長輩,簡單如吃飯時,需要先叫長輩吃飯;見面時,需要主動與長輩打招呼等。小朋友從小開始就需要有尊敬長輩之心,而不是長輩需要對你有尊敬之心。

要讓孩子從小就有尊敬長輩之心。(Gettyimages/視覺中國)

三、不要做自私鬼

小孩如同一張白紙,他或她的性格如何,是與家長教育有莫大的關係。我們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就必須教導他們擁有和別人分享的心,不要做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小朋友年幼時不懂得分享,是會對他們的發展會造成障礙。自私自利不單是指物質上,而是知識、內心和其他方面上,小朋友都需要學懂如何與人分享。例如有些小朋友即使懂得某些知識,但自私地拒絕與別人分享,到他們長大後,這些行為只會令他們所學到的知識愈來愈少,視野也愈來愈狹窄。知識是需要與更多的人討論,才會學到更多的。

要讓孩子學懂與人分享和討論知識。(Gettyimages/視覺中國)

四、學懂尊重別人

葉德嫻在早前拍攝的廣告裏,提醒了大眾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需要互相尊重,這不只適用於成年人身上,而更是適用於小朋友的身上。孩子應該從小學習尊重與他共同享用公共地方的人,因為個人的行為會影響到他人的。例如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在街上掉垃圾,原因是因為公共地方不是你的,所有在這裏的人都是在共同忍受和尊重對方,所以小朋友一樣都需要學懂尊重別人。

除此之外,家長也應該教導孩子不要做缺德的行為,例如乘坐飛機時不可以用腳踢椅子,到餐廳吃飯時也不可以用鞋來踩椅子等。當家長看到孩子有這些行為時,就應該教導他們易地而處,考慮對方的感受。

許多人說孩子愈大愈難教,性格在小學階段或已定型。但家長希望增加孩子入學競爭力的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簡介:秦蓁博士 Joyce chun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博士,身兼言語治療師、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校監、社企創辦人於一身,育有兩仔一女,愛鑽研孩子成長,常透過小把戲訓練學生及孩子,開設「博士媽媽」facebook專頁,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

者Facebook專頁:博士媽媽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港孩小學前需DO & DON’T 習慣」​】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