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字典系列2】「玩」係用手唔係用口?│T媽親子生活
上回提到,興趣班和電子屏幕時間不算真正的玩樂。那麼到遊樂場「放電」,肯定是理想的玩樂模式吧?也不一定。有質素的「玩」,前設是「自由」,即孩子為遊戲主導,玩什麼、如何玩都是孩子自發,沒既定程序,不經成人指導和干預。但現實不難發現,遊樂場內滿佈嘮叨的照顧者,「自由」形同虛設,細心想想,可能我們也是其中一員。
【編按:作者為T媽】
第一種嘮叨是指示式的:「手放呢到… 腳再高啲… 爬啦爬啦… 呢到唔係咁玩㗎…」 帶孩子去遊樂場,很多照顧者總是放鬆不來,不其然就開口教孩子怎樣玩。雖說不是存心要教曉孩子怎樣使用遊樂設施,可是事實就是不斷在給孩子指示,令孩子錯失自己摸索的機會。
我曾經也是這種習慣為孩子提供指引的媽媽,以為這樣是表示支持和鼓勵,後來發現TinTin在沒有我指示時顯得不知所措,哭喊着要求我告訴他怎樣做,我才注意到自己話太多了。
真正的鼓勵,是在孩子成功時給他一句肯定的「好叻呀!」;在孩子疑惑時給他一句溫柔的「試試吧!」;在孩子害怕時給他一句安撫的「媽媽在,不用怕!」。真正的支持,是放手讓孩子探索,在有需要時輕輕扶他一把。
解決困難的能力,就是從不斷的失敗中積累得來,長期為孩子提供指引,只會培養出聽到指示才會動手的孩子。
第二種嘮叨是恐嚇式的:「唔好爬咁高,跌落黎好痛㗎… 唔好跑咁快,跌倒會流血㗎…」帶孩子去遊樂場,不少照顧者都深怕孩子受傷,寸步不離。然而玩樂的過程是成長的養份,孩子總要跌碰過,才能學會保護自己。安全雖重要,亦沒必要瞻前顧後過份強調。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判斷力,他們沒信心的事,是不會做的。正如孩子沒有試過從第二級樓梯跳下來的成功滋味,不會一下子就跳四級樓梯,當他掌握了怎樣跳四級樓梯,才會有挑戰五級樓梯的膽量。
恐嚇的話說多了,只會令孩子活在安全網內,面對困難選擇畏縮,面對挑戰不敢嘗試。還有些孩子喜歡挑戰權威,你越叫他不要做的事,他就是要做,當他發現你所說的「危險」原來不外如是,挑戰的心就更強大,面對這種孩子,恐嚇的話就別說了,要他們知道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就好。
第三種嘮叨是集郵式的:「夠鐘喇,玩多陣滑梯就去玩韆鞦,爸爸幫你排緊隊就到喇!」這幾年每逢假日周末,就像全香港的孩子都要湧去遊樂場一樣,每個大型遊樂場都人山人海,排隊時間比玩的時間要長,而且似乎人人都很趕時間,剛把孩子推上滑梯,隨即又叫他們去玩韆鞦,爸爸和工人姐姐幫忙排隊,媽媽像趕羊般帶着孩子團團轉,在這種環境下玩耍,看不出有多暢快。
玩樂是為了釋放壓力,不是為了集郵,花一小時玩同一款設施,有什麼所謂? 孩子要玩的遊戲,我就陪他一起排隊,他也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付出。時會在遊樂場遇見埋怨爸媽的孩子、高聲呼喊孩子的爸媽,玩樂嘛,怎麼不能輕鬆點?
現在我寧可帶TinTin去舊一點、設施少一點的屋村遊樂場,至少人不多,可減少碰撞,耳根清靜點,亦不至被緊張的爸媽白眼。這種事真沒有誇張,尤其是我這種只會遠觀,盡量不插手的媽媽,曾試過陪TinTin去遊樂場,不幸遇上焦躁的媽媽,深怕她的孩子被「傷害」,令TinTin無辜被呼喝,又被罵「無家教」( 另見FB帖文【發老脾前請想想你的孩子】),我只得感慨香港的爸媽壓力真大,要在遊樂場裏遇到明白孩子成長有時、有同理心的同道中人不易呀!
作者簡介: T媽,華德福幼兒教育老師。15年夏末誕下兒子TinTin後,對「教養」這課題產生濃厚興趣,開始修讀華德福教育,在TinTin 2歲時決定以陪伴孩子成長為前題,訣別繁忙的白領生涯,感受平凡的親子日常,還輾轉當上老師。
FB專頁:「T媽親子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tmajournal/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香港青年協會】 ,每$50即可製作5碗愛心湯和心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