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劍橋法律生媽媽Connie 港大醫科生媽媽Brenda 分享教仔經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做人父母的,誰不想望子成龍?也常聽說「贏在起跑線」,究竟哪個起點才是對子女最好?怎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發揮自己最大所長?這次邀請到兩位經驗豐富的媽媽,和大家分享一下成功栽培子女的方法。
攝影:朱潤發

「最重要是任何時候也陪伴在他身旁,讓他知道自己並非一個人面對。」Hugo媽媽Brenda說。18歲的Hugo是香港大學應屆醫科一年級生,談到其成「醫」之路,可謂絕不簡單。初中時一心以為自己鍾情電腦科目,後來於中三接觸生物科後及在母校幼稚園當義工,就成了人生轉捩點,發現自己原來特別喜歡照顧人,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多於對著電腦,自此決心考進醫科。然而,當中或多或少也歸功於媽媽從小的悉心教導。「我自問是個賞罰分明的媽媽,做錯事會很惡,要他知道自己犯了錯。但做得好的話也毫不吝嗇,甚至會抱着他親來稱讚他。」

Brenda認為,更重要的還是要給予兒子一定的自由度去選擇,讓他身歷其境,才會知道是非對錯。

剛中帶柔,是Brenda的教子方法。Hugo升小一時,Brenda毅然辭去全職工作,希望放更多時間在兒子身上,陪伴他成長。「我經常和其他家長分享,18歲才是成人這個道理是非常對。因為年輕人情緒易有波動,有想不通的事情是需要找家人傾訴及幫忙的,這方面Hugo也非常認同,「父母給我最大的動力,就是常伴在我身旁,知道自己就算有甚麼困難,背後總有他們的支持及鼓勵。」Brenda更認為,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也是培養子女成功學習的因素之一,於是在Hugo嬰兒期就買了一套學習教材「迪士尼美語世界」給他。「那時媽媽還有全職工作在身,我每天也聽著迪士尼的歌曲,至今仍弦猶在耳。但我喜歡的是它互動性強,令我覺得學英文不是單純為了考試,反而有種開心的感覺。」Hugo更說,除了故事及學習卡外,教材還有好多配套服務,如用電話與外籍人士對話,讓他從小就培養出良好的聽說能力,鞏固好英文基礎,為目標更邁進一步。

Hugo自六個月大起就開始接觸迪士尼美語世界,喜歡它互動性強,能讓他愉快輕鬆地學英文。

學習由趣味開始

「女兒由細到大也愛看英文書,她更認為英文並非是單純學習,而是從遊戲中尋找樂趣。」育有18歲女兒Vicky的媽媽Connie說。與Hugo一樣,Vicky也是在「迪士尼美語世界」營造的英語環境下陪伴成長。然而轉眼間,她已成了劍橋大學的法律系學生。「可能我本身是位英文老師,也影響到女兒愛上了英文。」不過Connie指自己在家中不會刻意和女兒以英文交談,反而給予她很大的自由度去選擇自己的興趣。而自細對英文情有獨鍾的Vicky,因中一一次英文演講比賽奪標及中二起參加辯論隊,而認定了自己將來在法律方面的發展方向。Connie認為女兒能夠有這樣的成績,穩固的英文基礎的確有很大幫助,「我認為從小就應該提升子女學習英文的興趣,讓她在愉快環境中學習,從而增強自信心及專注力,是相輔相成的。」

現正身處英國劍橋大學讀法律的Vicky,認為迪士尼美語世界的教學方法互動性高,以及給予她很多機會展示英文能力。

「我最欣賞是媽媽在成長階段時給我的支持,她永遠不會逼使我做某些活動,反而隨我意願主動參加。這種教育方法讓我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從而令我更有目標及主動性。」Vicky更認為媽媽的默默支持,影響她最大的就是要放低自己的私心,全心全意幫助有需要的人或心愛的人。而自小的英文訓練,也讓她更快掌握到課堂知識,為成功踏出第一步。「還記得『迪士尼美語世界』在我年紀小時已邀請我擔任畢業禮的司儀,這些機會讓我找到表演的自信,甚至發掘出對辯論、演講方面的興趣。」這套教學方法,甚至鼓勵她親身以英文去溝通及唱歌跳舞,讓她覺得英文不只是一個學科,而是日常會接觸到及充滿趣味的。

本身是位英文老師的Connie,認為從小就應該培養子女學習英語的興趣,讓自信心提升。
轉眼間,沈靖韜已由「迪士尼美語世界」的小會員搖身一變成了哈佛生!

學習模式自小培養

還記得香港有位「鋼琴神童」嗎?在2006年,這位神童沈靖韜(Aristo),當年就以年僅10歲之齡,於德國埃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中,擊敗全球116名對手,勇奪15歲以下組別冠軍,以及獲得原作譜特別獎,打破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於12歲奪得同樣比賽冠軍的紀錄。此外,神童Aristo並沒有疏忽語文的學習,自兩歲起使用「迪士尼美語世界」學習英語發音,自小培養良好語文能力,令他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也應付自如,鋪下日後入讀哈佛大學的康莊大道。Aristo現正在美國哈佛大攻讀經濟,同時兼修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