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每周感恩會這樣做│Mommy Amy
遲來的「感恩節快樂」!感恩節是美國的節日,香港雖匯聚各方文化,但還是以華人社會為主,所以一般也沒有太大感覺。但「感恩」這一品格卻一直是我育兒路上所最重視的課題之一。因為我相信若能時常保持著「感恩的心」,面對生活時會較易滿足,亦同時較易建立同理心。
我受國外的一個博客啟發,自囡囡4歲發展了一定的語言能力後,便展開了我們家的「每週感恩會」,感恩會所需的時間不長,一般每週只進行15至20分鐘,但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我卻發現為家裡帶來了一些正向的改變。
我們家的做法是每週固定於星期日早上,一起圍坐於客廳內,大家輪流向家中每一位成員表達當週所感謝的事。一開始可以由家中成人如爸爸或媽媽開始,以身作則地先做一個示範。小朋友一開始會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或如鸚鵡一樣抄襲你剛說完的話;但這都不緊要,因為最重要是他願意嘗試。
其實一開始時,連大人亦會不知該如何說起,這時亦會發現我們平常較為吝嗇於表達讚美及感謝的話,因此只能盡說些如感激爸爸辛勞工作,當週能做一個好隊友等的客套說話。但持續幾週後,我們便能在細思後說出一些較實質及具體的表揚及感謝做回饋。
別看這個簡單的家庭會議,除了能從中教導小朋友要感恩,其實還有以下功能:
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
平時生活節奏忙碌,我們對著對方的耐性及包容可能隨著時間的緊迫性而消磨至負數,口氣及態度隨之變得不好,甚至可能會開始埋怨對方。但藉著每週的感恩會,我們有機會靜思對方的默默付出,亦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好好的向對方表達謝意。
相信願意牽手的夫妻,大多數亦都願意不計回報地為對方為這個家付出,但若能適時獲得對方認同,相信會更願意及甘心。這個感恩會在每週帶來了正循環,亦同時提醒自己各人的付出,在下一次失去耐性前會多想一想,能否更包容一些,有助維繫夫妻的感情。爸媽身為家中的情緒枝柱,有好心情的爸媽才會有融洽的家庭。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會被看見
孩子尚幼,相信大部份事情都是由大人包辦,那對孩子有什麼好感激呢? 我們通常會以此機會表達對小朋友當週的欣賞。例如欣賞小朋友自動自覺做功課,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感謝小朋友當週主動幫忙了做家務等。這些欣賞及感激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會被看見,從中亦知道自己有什麼優點,或會令父母欣賞的事情。
當孩子知道自己做的某些事情是會被讚賞,便會繼續朝那個方向努力 (因想被再次讚賞),所以即使沒有實質的禮物,這些正面的回饋亦能驅動他們越做越好,間接建立了不少良好的習慣及品格。
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當你以為小朋友應該還什麼都不懂時,原來他們的內心世界已很豐富,只是平時未必有機會表達出來。如文初所提,一開始小朋友可能只如鸚鵡一樣抄襲你剛說完的話,甚至像我的囡囡一樣會害羞且扭扭擰擰。但堅持了兩三週後,她開始能夠具體地分享一些事例或細微的觀察。原來小朋友懂得的很多,心智亦漸趨成熟及細膩。
我們很慶幸不時在感恩會中能夠聽到一些平時未必有機會知道的內心世界。當然功利而言,這更是一個良好的機會訓練他們的說話能力。但我們不會太著重他們的說話架構,更重視的是他們的說話內容。
有時孩子的分享,其實未必關乎感恩。但還是那句,最重要的還是他願意分享,至於感恩的教導,其實他們從大人的每週分享中已耳濡目染,假以時日必會內化。而這一切只是個開始,因我真心希望我們家的「每週感恩會」能夠持續十年廿年,讓他們即使在青春期時亦有一個能夠安心暢所欲言的渠道,讓我們跟子女有一個平台可以一直連繫下去。希望這小小的分享亦可以啟發你們嘗試,享受每周的另類親子時光。
自小志願成為一名母親,現育有兩名小天使;3歲的囡囡Valerie及1歲的囝囝Wyatt;每日樂於照顧小孩並盡量不受外界影響下,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 本著『愛分享』的個性,希望與各位爸爸媽媽分享有關親子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