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自閉症有跡可尋 行為分析師折解四大特徵

撰文:李紫銘
出版:更新:

想小朋友身心健康地成長是每個家長最著重的事,身體健康與否則比較容易看得出,但精神方面就不是人人可以察覺,每個家長都很擔心自己的小朋友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亞氏保加症之類等等。而事實上,這類特殊學習問題,當然是愈早察覺愈好,我們找來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BCBA)馮耀文,分析自閉症常見的特徵,讓父母能早日察覺異常!

兩歲就可以評估自閉與否 家長可留意以下徵狀

馮耀文指出有研究顯示,很多自閉症患者家長早於幼兒六個月大時便察覺他們與其他幼兒不同,一般於兩歲便可以可靠地評估出來,而以下跡象可能便是小朋友有自閉症的蛛絲馬跡:

1.自我刺激:例如身體前後搖晃,不停重複拍手、原地跳、自言自語、發出怪聲、不停轉動物件、把物件靠近眼前看、嗅物件以及咬物件等。

2.固執,一成不變的行為:例如一定要坐某一個位置、搭電梯時一定要「撳掣」、某一時間一定要做某一樣特定活動、去一個地方一定要搭某一種特定交通工具和指定路線、食物一定要是某種質感或顏色。

而生活習慣則是一定是要跟隨某一個特定的次序:例如吃飯後才可洗澡等,如果違反他心目中的次序,小朋友可能會感到非常不安甚至大發脾氣。

3.社交不足:例如不懂得和別人建立友誼、不懂得看別人「眉頭眼額」、不懂與人保持適當距離,不懂得接受邀請或加入其他人玩耍、不懂表達自己,說話不着邊際以及不明白社交概念等。

4.思維:例如非黑即白、缺乏假想力、可能會無限上綱,有些人組織能力較弱。

其他行為還包括容易分心、攻擊別人或自殘、對環境刺激有過度的反應或過弱的反應,不服從等等。

VCG圖片

家長宜把握治療黃金時機

很多家長都不願接受自己的小朋友是特殊的,因此會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馮耀文建議如果小孩六個月還沒有大笑或做出一些開心的表情;九個月大不會跟父母互動發聲;一歲大的時候不會牙牙學語,不會運用手勢例如手指指,伸手拿物件或揮手;18個月大還沒有說話,這些警號都是提醒家長需要帶小朋友做評估或提供專業支援。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接受治療後絕對可跟上主流課程

馮耀文引用美國最新數據 (ADDM 2018) ,其中自閉症患者有69% IQ高過70 , 31% 低於70!因此自閉症幼兒絕對有機會透過治療,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包括IQ ,最終跟得上主流學校。而且自閉症患者亦有其強項,例如記憶力強,對微小事物的觸覺很敏銳;對音樂和電腦感興趣,對自己喜歡的事有絕對意志及專注;對人真誠,不會做作,堅持己見等。

以他自己任職的機構為例,如果學生三歲前開始接受行為分析治療,每星期花大約30小時。加上家長配合,兩三年後,大約60%的學生可以成功進入主流學校獨立學習及有效社交。

《香港01》App,瀏覽更多親子資訊,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

馮耀文 - 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BCBA)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馮耀文(Raymond)為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BCBA),Raymond治療不同程度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人超過17年,擁有聖克勞德州立大學「應用行為分析」碩士(M.S. ABA)學位,現正修讀布里斯托大學的教育博士 (EdD)課程;他是香港行為分析學會 (HKABA) 會議主席以及國際行為分析協會 (ABAI) 的會員。

更多內容:【父親節】全天候照顧兒子伴成長 全職爸爸:一啖砂糖三四百啖屎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