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子女參加比賽就是怪獸家長?│Mommy Amy

撰文:黃慧雯
出版:更新:

香港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孩子自小便在比賽;撇除入學面試不說,打開親子雜誌或網頁,光是針對幼齡孩子的比賽便十分多元,嬰兒的有爬行比賽、搬尿片大賽,幼稚園生則有更豐富的體藝比賽,還有側重學術的中英數常識比賽,數目之多 ,項目之廣,如每個都參加,或許可以比足一年365日。
【編按:作者為Mommy Amy】

讀到這,或許你已立下結論,這都是怪獸家長造成的產物,大人不應該要孩子這麼小便開始參與比賽,令他們徒增不必要的壓力;更甚者,媒體亦不時報導,家長為了令到子女勝出無所不用其極地干涉比賽過程,孩子只是在滿足家長想要得到獎項的期望。

但若果我告訴你,孩子天生喜愛比賽,並且能夠從過程中成長呢?

不論大人還是小朋友,我們都喜歡贏的感覺及那份榮耀,因此問題似乎不出在「比賽」,而是父母們對輸贏的「心態」。父母是出於什麼原因要孩子而戰呢? 是為了價值豐富的獎品、增加入學勝算,還是將比賽視為引導孩子進步的驅動力呢?

我讓女兒參與平衡車比賽,至今已四個多月,年資不長,體會卻很深。我亦曾自我質疑是否太怪獸,應該讓女兒當興趣玩便好;但今天我卻會肯定的告訴你,女兒因參與比賽而成長更多。以下是我的體會:

1. 比賽讓女兒更專注練習

為了備戰,我們開始參與恆常訓練,臨近比賽前更花上整個周末來練習。但因為平衡車是女兒的興趣,因為喜歡,她願意自發地學習,願意重複地練習;比賽是她展現成果的平台,透過每一場比賽,從自我實現中建立起自信心。

2. 建立「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是心理學上研究出來的概念,擁有此思維的孩子做事較不易放棄,並相信成功不是依靠天資,而是透過後天努力來慢慢培養。透過恆常訓練投入努力,然後在比賽場上見證自己的進步,這過程為這概念造就出一個良好的演繹。

3. 挑戰自我戰限,培養克服困難的能力

孩子初嘗訓練時,面對重複沈悶的練習及長時間的體能負荷亦曾吵著放棄,我們亦曾內疚是否太狠心,但我們決定堅持,並在一眾家長耐心陪伴及威迫利誘的鼓勵下,孩子們成功克服,現在每次三小時不間斷的練習已變成輕鬆平常,日常的體能亦跟著大躍進。

比賽看似僅是技術的競技場,但講求的更是心理質素。因此我期許自己從心態上為孩子打造出一個讓他們可以盡全力去競爭卻又不會對結果耿耿於懷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在年幼時便經歷挫折,尤其是當這些「挫折」所帶來的後果仍能由父母來承受之時,讓子女明白到「失敗不是世界末日,反而是成功之母」;期望她們成長後能更無懼失敗,並在跌低後有勇氣再繼續挑戰。

身為母親,我不能保證孩子成功,但我可以引導孩子從失敗中找尋通往成功的勇氣,讓我們的孩子更有毅力。共勉之!

Mommy Amy 

自小志願成為一名母親,現育有兩名小天使;3歲的囡囡Valerie及1歲的囝囝Wyatt;每日樂於照顧小孩並盡量不受外界影響下,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 本著『愛分享』的個性,希望與各位爸爸媽媽分享有關親子的大小事。

更多文章:【太空館展覽廳重開】新設70個互動裝置 體驗太空無重感覺

+33